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多相半导体产氢体系 | 第12-16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产氢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1.2.2 半导体光催化产氢的主要过程 | 第13-14页 |
1.2.3 半导体产氢光催化剂的总结 | 第14-16页 |
1.2.3.1 紫外光响应的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4-15页 |
1.2.3.2 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5-16页 |
1.3 均相光催化产氢体系 | 第16-19页 |
1.3.1 基于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光催化产氢体系 | 第16-19页 |
1.3.2.1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均相半导体光催化产氢体系 | 第17-18页 |
1.3.2.2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均相光催化产氢体系 | 第18-19页 |
1.4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含钴的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剂的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21-42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23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3.1 光催化剂的合成 | 第23-24页 |
2.3.1.1 化合物1,3,4,5的合成 | 第23页 |
2.3.1.2 (NH_4)_7H[ZnCo~Ⅱ(H_2O)W_(11)O_(39)](2)的合成 | 第23-24页 |
2.3.2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24页 |
2.3.3 化合物1的X-ray单晶衍射表征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41页 |
2.4.1 不同含钴的金属氧酸盐产氢性能的比较 | 第25-26页 |
2.4.2 化合物1的产氢活性的测试 | 第26-27页 |
2.4.3 基于化合物1的光催化产氢体系的优化 | 第27-32页 |
2.4.3.1 催化剂1的浓度的优化 | 第27-28页 |
2.4.3.2 助催化剂Pt的量的优化 | 第28-29页 |
2.4.3.3 光敏剂EY~(2-)的量的优化 | 第29-30页 |
2.4.3.4 牺牲电子给体三乙醇胺(TEOA)的量的优化 | 第30-32页 |
2.4.4 光催化产氢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 第32-37页 |
2.4.5 光催化产氢体系的机理研究 | 第37-39页 |
2.4.6 光催化产氢体系中质子来源的研究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铁掺杂的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的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42-60页 |
3.1 前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3页 |
3.3 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4页 |
3.4 催化剂1的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44-53页 |
3.4.1 催化剂1在可见光产氢体系中的研究 | 第44-49页 |
3.4.1.1 可见光下半导体体系中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44-46页 |
3.4.1.2 可见光下染料敏化体系中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46-48页 |
3.4.1.3 紫外光下半导体体系中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48-49页 |
3.4.2 紫外光光催化产氢体系中不同反应条件催化剂1产氢活性的优化 | 第49-53页 |
3.4.2.1 催化剂/光敏剂的浓度的优化 | 第49-50页 |
3.4.2.2 牺牲电子给体TEOA的浓度的优化 | 第50页 |
3.4.2.3 助催化剂的浓度的优化 | 第50-51页 |
3.4.2.4 最优条件下催化剂1光催化产氢活性的测试 | 第51-52页 |
3.4.2.5 不同化合物的产氢活性的比较 | 第52-53页 |
3.5 催化剂1的紫外光光催化产氢体系的稳定性的研究 | 第53-57页 |
3.6 催化剂1的紫外光光催化产氢体系的机理研究 | 第57-59页 |
3.6.1 催化剂1在紫外光光催化产氢体系中高效产氢性能的原因分析 | 第57-58页 |
3.6.2 催化剂1在紫外光光催化产氢体系中产氢机理 | 第58-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基于含锰的多金属氧酸盐的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60-70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0-61页 |
4.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61-62页 |
4.3.1 催化剂Na_(11)(NH_4)[Mn~Ⅱ(H_2O))_3(SbW_9O_(33))_2]·45H_2O(1)的合成 | 第61-62页 |
4.3.2 催化剂K_(18){Mn(H_2O)_3]_2[Mn(H_2O)_2][(B-β-SiW_9O_(33)(OH))-Mn_3(H_2O)(B-β-SiW_8O_(30)(OH))]_2)·16H_2O(2)的合成 | 第62页 |
4.3.3 催化剂Na_(10)[Mn_4(H_2O)_2(VW_9O_(34))_2]·26H_2O(3)的合成 | 第62页 |
4.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2-67页 |
4.4.1 催化剂1的表征 | 第62-64页 |
4.4.2 催化剂2的表征 | 第64-65页 |
4.4.3 催化剂3的表征 | 第65-67页 |
4.5 催化剂的产氢活性的研究 | 第67-69页 |
4.5.1 半导体体系下不同催化剂产氢活性的研究 | 第67-68页 |
4.5.2 染料敏化体系下不同催化剂产氢活性的研究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