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场相机的深度获取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光场相机成像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深度获取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常用深度获取方法概述 | 第9-11页 |
1.3.2 基于光场的深度获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组织结构 | 第11-14页 |
1.4.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光场理论与数字重聚焦 | 第14-32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光场的定义 | 第14-15页 |
2.3 光场的获取方式 | 第15-19页 |
2.3.1 多相机光场采集 | 第15-17页 |
2.3.2 单相机光场采集 | 第17-18页 |
2.3.3 按获取方式分类的光场采集 | 第18-19页 |
2.4 光场相机数据获取及表示 | 第19-24页 |
2.4.1 光场原始图像 | 第19-20页 |
2.4.2 光场子孔径图像 | 第20-23页 |
2.4.3 光场四维参数化表示 | 第23页 |
2.4.4 光能量函数 | 第23-24页 |
2.5 光场图像数字重聚焦 | 第24-30页 |
2.5.1 光场数据获取及滤波 | 第24-26页 |
2.5.2 微透镜中心标定 | 第26-27页 |
2.5.3 数据重映射获取 4D光场数据 | 第27-28页 |
2.5.4 光场图像数字重聚焦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深度优化 | 第32-46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散焦与相关性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深度 | 第32-38页 |
3.2.1 二维光场外极面图像(EPI) | 第33-34页 |
3.2.2 散焦与相关性 | 第34-35页 |
3.2.3 散焦与相关性评估 | 第35-36页 |
3.2.4 散焦与相关性相结合 | 第36-38页 |
3.3 交互式深度优化方案 | 第38-45页 |
3.3.1 交互式图像分割 | 第39页 |
3.3.2 深度范围初步获取 | 第39-40页 |
3.3.3 深度图的优化生成 | 第40-41页 |
3.3.4 深度优化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深度图像的光场全聚焦图像生成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多种全聚焦图像生成方法概述 | 第46-48页 |
4.2.1 基于小波变换的全聚焦图像生成方法 | 第46-47页 |
4.2.2 基于DCT变换的全聚焦图像生成方法 | 第47-48页 |
4.3 基于深度的全聚焦图像生成 | 第48-50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0-55页 |
4.4.1 细节放大对比 | 第51-52页 |
4.4.2 实验数据对比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6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