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依据第11-13页
        1.3.1 理论依据第11-12页
        1.3.2 现实依据第12-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4.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1.4.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8页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8页
    1.5 概念界定第18-19页
        1.5.1 信用第18-19页
        1.5.2 社会信用体系第19页
    1.6 研究方法第19页
        1.6.1 SWOT分析模型法第19页
        1.6.2 文献研究法第19页
    1.7 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第21-30页
    2.1 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第21-22页
        2.1.1 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历程第21-22页
        2.1.2 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第22页
    2.2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第22-28页
        2.2.1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第22-24页
        2.2.2 张家港市部门及行业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第24-28页
    2.3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第28-30页
        2.3.1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第28页
        2.3.2 改善了地方社会生态环境第28页
        2.3.3 提高了居民的信用意识第28-29页
        2.3.4 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第29-30页
第三章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第30-38页
    3.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优势第30-31页
        3.1.1 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第30页
        3.1.2 “张家港精神”的文化传统第30-31页
        3.1.3 良好的信息化基础第31页
    3.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劣势第31-33页
        3.2.1 建设模式的不确定性第31-32页
        3.2.2 “信息孤岛”使信用资源开发难度加大第32页
        3.2.3 地区或行业的差异性带来标准的不统一第32-33页
    3.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机会第33-35页
        3.3.1 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第33页
        3.3.2 创建文明城市,带动组织推进第33-34页
        3.3.3 长三角区域信用的快速推进带来建设环境第34页
        3.3.4 居民具有建设意愿第34-35页
    3.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威胁第35-38页
        3.4.1 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第35-36页
        3.4.2 信用资源匮乏第36页
        3.4.3 信用人才不足第36页
        3.4.4 信用市场未形成,后续发展乏力第36-38页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第38-44页
    4.1 几点探讨第38-41页
        4.1.1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策略选择第38-40页
        4.1.2 政府、信用行业协会、信用服务机构的三者关系第40页
        4.1.3 信用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第40-41页
    4.2 对策建议第41-44页
        4.2.1 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第41页
        4.2.2 严格执行的信用惩罚机制,培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第41-42页
        4.2.3 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打破部门信息壁垒第42页
        4.2.4 完善政府部门对信用行业的监管第42页
        4.2.5 大力发展第三方征信机构,培育信用市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下低压电力线OFDM系统中PAPR抑制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光场相机的深度获取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