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国家理论论文--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人民论文

在兹念莒:石河子两个兵团家族三代人的认同变迁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前言第7-14页
    1.1 研究概况第7-8页
        1.1.1 选题缘由第7页
        1.1.2 选题意义第7-8页
        1.1.3 选题思路第8页
    1.2 研究方法第8-9页
        1.2.1 文献研究法第8-9页
        1.2.2 田野调查法第9页
        1.2.3 个案呈现法第9页
    1.3 调查研究过程第9-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4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2.研究对象所在地域概况第14-19页
    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沿革第14-16页
    2.2 第八师简介第16页
    2.3 第八师师部石河子市的初绽放第16-17页
    2.4 第八师一四八团的奋力崛起第17-18页
    2.5 第八师一五零团的雨后初现第18-19页
3.研究对象概况第19-23页
    3.1 父方家族:留在一四八团,继续奉献为兵团第20-21页
    3.2 母方家族:离开一五零团,怀揣石城军垦情第21-23页
4.身份认同:兵团人的故乡与家乡第23-35页
    4.1 移民文化与身份认同第24-26页
    4.2 一腔热血——外祖父的身份认同第26-29页
    4.3 来疆辛酸——祖母的身份认同第29-30页
    4.4 兢兢业业——父亲的奋斗精神第30-31页
    4.5 妙手回春——二姨的白大褂第31页
    4.6 胸有远志——弟弟对兵团生活的愿景第31-32页
    4.7 朝思暮想——表妹对于新疆的深爱第32-33页
    4.8 故乡?家乡?——远方亲戚的故乡情怀第33页
    4.9 小结第33-35页
5.教育理念:兵团教育文化的革新第35-41页
    5.1 祖父的勤奋好学第35-36页
    5.2 母亲的兰心蕙质第36页
    5.3 我的勤工俭学第36-39页
    5.4 表妹的精进不休第39页
    5.5 表弟的升学之路第39-40页
    5.6 小结第40-41页
6.职业性质:兵团体制与兵团经济发展第41-52页
    6.1 艰苦奋斗——祖父争创劳模榜样第42-43页
    6.2 职工心声——父亲承包土地的困扰第43-49页
    6.3 弃文从商——大伯内心的执着第49页
    6.4 与时俱进——小姨的新观念第49-50页
    6.5 奋青时代——堂哥的择业之路第50-51页
    6.6 小结第51-52页
7.你来我往:群体关系与兵团日常生活文化第52-58页
    7.1 兵团民族成分与多民族交融第52-55页
    7.2 亲属间的往来第55-56页
    7.3 兵团人的婚姻习俗第56-57页
    7.4 小结第57-58页
8.饮食节庆:兵团饮食中看到的兵团社会第58-65页
    8.1 兵团人的饮食日常第58-59页
    8.2 春节的味道第59-60页
    8.3 兵团饮食文化产业第60-62页
    8.4 节庆礼仪与节日饮食第62-64页
        8.4.1 春节第62-63页
        8.4.2 元宵节第63页
        8.4.3 清明节第63页
        8.4.4 中秋节第63-64页
        8.4.5 肉孜节古尔邦节第64页
    8.5 小结第64-65页
9.军垦文化:兵团人刻画出的军垦灵魂第65-83页
    9.1 兵团精神的传承第65-67页
    9.2 兵团军垦教育基地第67-70页
        9.2.1 军垦第一连第67-68页
        9.2.2 军垦第一庄——小李庄第68-69页
        9.2.3 军垦博物馆第69-70页
    9.3 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第70-77页
    9.4 兵团广场文化第77-79页
    9.5 兵团学校建设第79-80页
    9.6 兵团商业文化第80-81页
    9.7 兵团医保第81-82页
    9.8 小结第82-83页
10.边境未远:从中心团场到边境团场第83-89页
11.他者的目光:来自兵团外的审视第89-91页
12.结语 在兹念莒:兵团三代人的认同变迁第91-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附录第101-10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2-103页
后记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波浪力作用下的桥梁抗震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推动居民参与的实践探究--以XXX市失独家庭M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