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树脂压低过萌上颌后牙的咬合及肌电变化
前言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 第14-15页 |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体缺损的病因及治疗 | 第15-28页 |
一、引言 | 第15-16页 |
二、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体缺损的病因 | 第16-19页 |
(一) 下颌第一恒磨牙龋病 | 第16页 |
(二) 下颌第一恒磨牙TW | 第16-18页 |
1、下颌第一恒磨牙磨耗 | 第17页 |
2、下颌第一恒磨牙酸蚀 | 第17-18页 |
3、下颌第一恒磨牙磨损 | 第18页 |
(三)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体缺损的其他因素 | 第18-19页 |
1、发育畸形 | 第18-19页 |
2、乳牙列情况 | 第19页 |
3、唾液分泌 | 第19页 |
三、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体缺损的治疗 | 第19-22页 |
四、总结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一、前言 | 第28-29页 |
二、材料及方法 | 第29-35页 |
(一) 主要研究设备和材料 | 第29-30页 |
(二) 受试者招募 | 第30页 |
(三) 治疗计划 | 第30-31页 |
(四) T-scan咬合测试 | 第31-34页 |
(五) 表面EMG测试 | 第34页 |
(六) 根尖片 | 第34-35页 |
(七) 模型测量 | 第35页 |
三、结果 | 第35-51页 |
(一) 治疗过程中咬合接触变化 | 第38-42页 |
(二) 治疗过程中咬合力变化 | 第42页 |
(三) 治疗过程中EMG变化 | 第42-44页 |
(四) 根尖片 | 第44-51页 |
四、讨论 | 第51-56页 |
(一) 压低对颌牙的可能性 | 第51-52页 |
(二) 暂时性咬合干扰的影响 | 第52-56页 |
1、暂时的咬合接触变化 | 第52-53页 |
2、暂时的EMG活动改变 | 第53页 |
3、咬合力及牙周组织变化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表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