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物质分离机械论文

多功能特殊浸润性过滤型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引言第9-31页
    1.1 油水分离概述第9-11页
        1.1.1 油水分离的重要意义第9-10页
        1.1.2 油水混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分类第10-11页
    1.2 油水分离常用技术第11-17页
        1.2.1 物理法第11-14页
        1.2.2 物理化学法第14-15页
        1.2.3 化学法第15-16页
        1.2.4 生物法第16-17页
    1.3 固体表面浸润性简介第17-23页
        1.3.1 接触角,前进角,后退角,接触角滞后与滚动角第17-19页
        1.3.2 气 /液 /固体系表面浸润性第19-20页
        1.3.3 液 /液 /固体系表面浸润性第20-23页
    1.4 特殊浸润性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第23-29页
        1.4.1“除油型”特殊浸润性油水分离材料第23-25页
        1.4.2“除水型”特殊浸润性油水分离材料第25-26页
        1.4.3 响应性特殊浸润性油水分离材料第26-29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贻贝仿生化学制备高度疏水/超亲油的油水分离网膜第31-43页
    2.1 本章引论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5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32页
        2.2.2 聚多巴胺复合网的制备第32-33页
        2.2.3 正十二硫醇 -聚多巴胺复合网的制备第33页
        2.2.4 油水混合物分离实验第33-34页
        2.2.5 穿透压强测试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2页
        2.3.1 正十二硫醇 -聚多巴胺复合网的电镜形貌图第35-36页
        2.3.2 正十二硫醇 -聚多巴胺复合网的浸润性第36页
        2.3.3 正十二硫醇 -聚多巴胺复合网表面化学组成第36-38页
        2.3.4 正十二硫醇 -聚多巴胺复合网油水分离能力的研究第38-40页
        2.3.5 正十二硫醇 -聚多巴胺复合网穿透压强的研究第40-41页
        2.3.6 正十二硫醇 -聚多巴胺复合网的重复使用与储存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温度和pH双重智能可控油水分离网膜的制备第43-57页
    3.1 本章引论第43-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8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44-45页
        3.2.2 不锈钢网电沉积铜第45页
        3.2.3 PDMAEMA水凝胶复合网的制备第45-46页
        3.2.4 水下油滴接触角表征第46-47页
        3.2.5 油水混合物分离实验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3.3.1 PDMAEMA水凝胶复合网的电镜形貌图第48-49页
        3.3.2 PDMAEMA水凝胶复合网的浸润性研究第49-51页
        3.3.3 温度响应原位可控油水分离第51-52页
        3.3.4 pH响应油水分离第52-53页
        3.3.5 PDMAEMA水凝胶保水能力和体积膨胀第53-55页
        3.3.6 pH响应原位可控油水分离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高度稳定油包水型乳液分离材料的制备第57-72页
    4.1 本章引论第57-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58-59页
        4.2.2 聚多巴胺复合网的制备第59页
        4.2.3 搭载具有破乳功能SiO_2 NPs复合网的制备第59-60页
        4.2.4 油包水型乳液分离实验第60-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71页
        4.3.1 二氧化硅纳米小球复合网的电镜形貌图第61-62页
        4.3.2 二氧化硅纳米小球复合网的表面浸润性第62-63页
        4.3.3 二氧化硅纳米小球破乳能力测定第63-65页
        4.3.4 二氧化硅纳米小球复合网的表面化学组成第65-66页
        4.3.5 二氧化硅纳米小球复合网的乳液分离能力的探究第66-69页
        4.3.6 二氧化硅纳米小球复合网的热稳定性第69-70页
        4.3.7 乳液的稳定性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高度稳定水包油型乳液分离材料的制备第72-88页
    5.1 本章引论第72-73页
    5.2 实验部分第73-76页
        5.2.1 试剂和仪器第73-74页
        5.2.2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网和滤膜的制备第74页
        5.2.3 水下油滴接触角表征第74页
        5.2.4 油水混合物分离实验第74-7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6-87页
        5.3.1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网的电镜形貌图第76-77页
        5.3.2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网的浸润性第77-78页
        5.3.3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网油水分离能力的研究第78-79页
        5.3.4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网的重复使用和稳定性第79-80页
        5.3.5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滤膜的电镜形貌图第80-81页
        5.3.6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滤膜的浸润性第81-82页
        5.3.7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滤膜乳液分离能力的研究第82-85页
        5.3.8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滤膜乳液分离效率和通量第85-86页
        5.3.9 聚多巴胺 -多乙烯多胺复合滤膜染料吸附能力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1页
参考文献第91-98页
致谢第98-10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DNA分子机器调节生化反应的效率
下一篇:多组分点击反应:概念的提出及其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