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锂离子电池 | 第11-13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1.2 锂离子电池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3-17页 |
1.2.1 嵌入型负极材料 | 第14-15页 |
1.2.2 转化型负极材料 | 第15页 |
1.2.3 合金化型负极材料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Li-Al-Si系三元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28页 |
2.1 Li-Al-Si系三元合金的晶体结构 | 第17-20页 |
2.2 Li-Al-Si系三元合金的制备 | 第20-22页 |
2.2.1 富铝合金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2 三元合金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 Li-Al-Si系三元合金的性能 | 第22-26页 |
2.3.1 电化学性能 | 第22-26页 |
2.3.2 热电性能 | 第26页 |
2.4 本论文选题以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样品和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3.1 样品 | 第28页 |
3.2 样品制备及电池制作 | 第28-30页 |
3.2.1 球磨处理 | 第28-29页 |
3.2.2 氢驱动的化学反应 | 第29页 |
3.2.3 电极制备 | 第29页 |
3.2.4 电池装配 | 第29-30页 |
3.3 样品结构与形貌特征分析 | 第30页 |
3.3.1 X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0页 |
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3.4.1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3.4.2 循环伏安法测试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氢驱动化学反应法制备LiAlSi合金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32-53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LiAlSi三元合金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44页 |
4.2.1 样品制备 | 第32-35页 |
4.2.2 样品结构特征表征 | 第35-36页 |
4.2.3 样品形貌特征表征 | 第36-38页 |
4.2.4 样品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8-44页 |
4.3 高能球磨对LiAlSi三元合金的影响 | 第44-52页 |
4.3.1 成分和结构影响 | 第46页 |
4.3.2 微观形貌影响 | 第46-48页 |
4.3.3 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48-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Li_7Al_3Si_4合金的氢驱动化学反应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53-66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Li_7Al_3Si_4三元合金的制备及表征 | 第53-59页 |
5.2.1 样品制备 | 第53-55页 |
5.2.2 样品结构特征表征 | 第55-56页 |
5.2.3 样品形貌特征表征 | 第56-57页 |
5.2.4 样品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7-59页 |
5.3 高能球磨对Li_7Al_3Si_4三元合金的影响 | 第59-65页 |
5.3.1 成分和结构影响 | 第61页 |
5.3.2 微观形貌影响 | 第61-62页 |
5.3.3 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62-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氢驱动化学反应法制备Li_5AlSi_2合金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66-88页 |
6.1 引言 | 第66页 |
6.2 Li_5AlSi_2三元合金的制备及表征 | 第66-80页 |
6.2.1 样品制备 | 第66-68页 |
6.2.2 样品结构特征表征 | 第68-70页 |
6.2.3 样品形貌特征表征 | 第70-72页 |
6.2.4 样品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72-80页 |
6.3 高能球磨对Li_5AlSi_2三元合金的影响 | 第80-86页 |
6.3.1 成分和结构影响 | 第81-82页 |
6.3.2 微观形貌影响 | 第82-83页 |
6.3.3 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83-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7.1 结论 | 第88-89页 |
7.2 建议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个人简历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