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腹泻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 腹泻的危害 | 第13页 |
1.2 腹泻的类型及发病机制 | 第13-15页 |
1.2.1 渗透性腹泻 | 第13-14页 |
1.2.2 分泌性腹泻 | 第14页 |
1.2.3 渗出性腹泻 | 第14-15页 |
1.2.4 运动性腹泻 | 第15页 |
1.3 腹泻的药物治疗 | 第15-16页 |
2.肠道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2.1 肠上皮细胞对水、电解质的吸收 | 第17-21页 |
2.1.1 肠上皮细胞对Na Cl的吸收 | 第17-19页 |
2.1.2 肠道对水的吸收及水蛋白通道 | 第19-20页 |
2.1.3 氯离子吸收及氯离子通道 | 第20-21页 |
2.2 肠上皮细胞对水、电解质的分泌 | 第21-22页 |
3.葎草黄酮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3.1 抗菌、抗腹泻作用 | 第23页 |
3.2 动物免疫调节作用 | 第23-24页 |
3.3 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 第24页 |
3.4 治疗肾功能衰竭作用 | 第24-25页 |
试验一 葎草醇提物对小鼠分泌性腹泻的治疗作用 | 第25-32页 |
引言 | 第25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25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1.1.3 主要仪器与器材 | 第25页 |
1.2 试剂的配制 | 第25-26页 |
1.2.2 1%邻联甲苯胺冰醋酸配制 | 第25-26页 |
1.2.3 5%亚硝酸钠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1.2.4 2%戊巴比妥钠溶液的配置 | 第26页 |
1.2.5 葎草醇提物的制备 | 第26页 |
1.2.6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1.3.1 腹泻模型的建立 | 第26页 |
1.3.2 小鼠一般性状的观察 | 第26页 |
1.3.3 疾病指数(DAI)评分 | 第26-27页 |
1.3.4 组织学指标观察 | 第27页 |
1.3.5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1 小鼠精神及大便潜血情况 | 第27页 |
2.2 小鼠体重变化 | 第27-28页 |
2.3 小鼠DAI评分 | 第28页 |
2.4 小鼠肠壁厚度 | 第28-29页 |
2.5 小鼠小肠解剖及病理切片情况 | 第29页 |
3.讨论 | 第29-32页 |
试验二 葎草醇提物对小鼠肠道上皮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1.材料 | 第32-3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1.1.1 试验对象 | 第32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1.1.3 主要仪器与器械 | 第33页 |
1.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3-34页 |
1.2.1 蛋白质免疫印迹使用的缓冲液的配制 | 第33页 |
1.2.2 5×SDS-PAGE电泳缓冲液配制 | 第33页 |
1.2.3 40%Acry:Bis(37.5:1)配制 | 第33页 |
1.2.4 含二抗(1:5000)的 5%脱脂奶粉 | 第33-34页 |
2.试验方法 | 第34-38页 |
2.1 样品采集 | 第34页 |
2.2 RT-PCR检测小鼠肠道离子通道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 第34-37页 |
2.2.1 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34页 |
2.2.2 反转录合成cDNA | 第34-35页 |
2.2.3 RT- PCR反应 | 第35-37页 |
2.3 Western Blot法对结肠组织内水通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 第37-38页 |
2.3.1 结肠组织总蛋白的提取、浓度测定及变性 | 第37-38页 |
2.3.2 蛋白质免疫印迹 | 第38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3.1 葎草醇提物对小鼠结肠水离子通道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 葎草醇提物对小鼠结肠钠离子通道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葎草醇提物对小鼠结肠氯离子通道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 第40页 |
3.4 葎草醇提物对小鼠结肠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40-41页 |
4.讨论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ABSTRACT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