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社区治理的调解现状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一) 研究背景第7-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综述和创新第9-11页
        (一) 文献综述第9-11页
        (二) 创新之处第11页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1-13页
        (一)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 本文框架第12-13页
第一章 社区调解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3-23页
    一、社区调解的相关概念第13-19页
        (一) 社区与社区治理第13-16页
        (二) 调解与社区调解第16-19页
    二、社区调解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一) 市民社会理论第19-20页
        (二) “第三域”理论与“第三部门”理论第20-21页
        (三) 有限政府理论第21-23页
第二章 社区调解优先的动因探析第23-36页
    一、传统社会时期的影响因素第23-28页
        (一) 思想层面:“无讼”、“和文化”与“中庸之道”第23-25页
        (二) 社会层面:宗族制度与礼教秩序第25-26页
        (三) 政治层面:调解制度的沿袭与“息讼”的执政理念第26-28页
    二、现代社会的影响因素第28-36页
        (一) 思想层面:“面子”情结与成本意识第28-30页
        (二) 社会层面:社区矛盾突发与和谐社会构建第30-32页
        (三) 政治层面:政策倡导与司法资源短缺第32-36页
第三章 社区调解的现状及困境:基于栖霞区的分析第36-49页
    一、社区调解调研的背景介绍第36-37页
    二、栖霞区调解运行的情况调查第37-44页
        (一) 栖霞区调解机构及流程第37-39页
        (二) 栖霞区调委会工作情况调查第39-41页
        (三) 栖霞民众对社区调解认知情况调查第41-42页
        (四) 栖霞区调解个案分析第42-44页
    三、栖霞区调解的困境分析第44-49页
        (一) 社区调解制度不规范第44-45页
        (二) 社区调解知晓率与公信力不足第45-46页
        (三) 社区调解人员调解素质不高第46-47页
        (四) 社区调解经费保障不足第47页
        (五) 社区调解监督机制不完善第47-49页
第四章 社区调解的优化第49-55页
    一、加强社区调解制度体系建设第49-51页
        (一) 完善社区调解制度体系第49-50页
        (二) 建立社区调解经费保障机制第50页
        (三) 明确社区调解的业务范围第50-51页
    二、健全社区调解组织人员建设第51-53页
        (一) 优化社区调解组织人员结构第51页
        (二) 提升社区调解人员工作技能第51-52页
        (三) 加强社区调解工作监督考核第52-53页
    三、加大社区调解工作宣传力度第53-55页
        (一) 推广新型社区调解组织第53页
        (二) 重塑社区调解权威机制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调查问卷一第59-61页
    栖霞区调委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第59-61页
附录:调查问卷二第61-63页
    栖霞民众对社区调解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烟草辽宁进出口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YH公司服务营销组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