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李平心学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论第13-33页
    一、选题理由第13-18页
    二、选题意义第18-20页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第20-27页
    四、研究方法第27-28页
    五、概念界定第28-30页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30-33页
第一章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条件第33-55页
    第一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社会条件第33-39页
        一、思想解放潮流的激荡第33-35页
        二、上海大学的学术熏陶第35-37页
        三、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第37-39页
    第二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条件第39-46页
        一、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成立第39-41页
        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第41-44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开展第44-46页
    第三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主观条件第46-55页
        一、良好的自身素质第46-51页
        二、革命的实践活动第51-55页
第二章 李平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第55-88页
    第一节 李平心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及方法论第55-70页
        一、李平心对社会的定义第55-58页
        二、李平心对社会学的定义第58-61页
        三、李平心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第61-70页
    第二节 李平心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第70-83页
        一、将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引入社会学研究第70-73页
        二、初步探索了社会运行的规律第73-79页
        三、注重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第79-83页
    第三节 李平心社会学研究的显著特征第83-88页
        一、鲜明的批判性色彩第83-84页
        二、强烈的现实感第84-86页
        三、研究的系统性第86-88页
第三章 李平心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化第88-124页
    第一节 李平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建树第88-105页
        一、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的探讨第88-91页
        二、提出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第91-97页
        三、颂扬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第97-100页
        四、注重对近代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第100-105页
    第二节 李平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点第105-114页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第106-108页
        二、以阶级斗争理论分析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第108-110页
        三、强调历史研究的经世致用功能第110-113页
        四、将近代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演变的过程之中第113-114页
    第三节 李平心与中国近代史的解释体系第114-124页
        一、“革命史范式”的酝酿与初创第115-119页
        二、李平心构建“革命史范式”的努力第119-124页
第四章 李平心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第124-159页
    第一节 李平心探索生产力理论的依据第124-135页
        一、理论基础第124-130页
        二、国情依据第130-135页
    第二节 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35-151页
        一、对生产力相关概念的马克思主义阐释第135-142页
        二、首次提出和使用了“生产力系统”的观点第142-144页
        三、将生产力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144-148页
        四、对生产力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作了创造性诠释第148-151页
    第三节 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第151-159页
        一、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理论价值第151-156页
        二、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历史局限第156-159页
第五章 李平心学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贡献与启示第159-183页
    第一节 李平心学术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贡献第159-170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第159-162页
        二、彰显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文化性内涵第162-164页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本土化资源的建设第164-167页
        四、为革命和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论证第167-170页
    第二节 李平心学术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理论特质第170-177页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核心话语第170-172页
        二、以关注社会现实为目标的时代话语第172-174页
        三、以与时偕行为导向的动态话语第174-176页
        四、以学科融合为特点的结合话语第176-177页
    第三节 李平心探索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重要启示第177-183页
        一、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第177-179页
        二、学术研究必须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第179-181页
        三、学术研究必须坚持人民本位的原则第181-183页
结语第183-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5页
    著作图书类第192-199页
    学术期刊类第199-205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205-206页
后记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领导者自恋与目标导向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