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道德叙事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6页 |
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道德叙事及其教育意义 | 第18-23页 |
(一) 道德叙事的概念与类型 | 第18-19页 |
1. 道德叙事 | 第18页 |
2. 道德叙事的类型 | 第18-19页 |
(二) 道德叙事的要素及其分析 | 第19-21页 |
1. 叙事及其要素 | 第20-21页 |
2. 讨论评价 | 第21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道德叙事的教育意义 | 第21-23页 |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 第21-22页 |
2. 有利于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 第22页 |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自省 | 第22-23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道德叙事的运用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一) 思想政治课中道德叙事的具体运用方式 | 第23-26页 |
1. 将叙事作为一种教学技巧应用于课堂教学 | 第23-25页 |
2. 以故事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 | 第25-26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道德叙事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2页 |
1. 叙事主体单一化 | 第26-28页 |
2. 叙事内容的结构化和虚拟化 | 第28-29页 |
3. 叙事方式死板化 | 第29-30页 |
4. 道德叙事教育价值的“空壳化” | 第30-32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道德叙事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2-36页 |
(一) 客观原因 | 第32-34页 |
1. 德育目标的功利性对育人目标的掩盖 | 第32页 |
2. 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的对立 | 第32-33页 |
3. 大众传媒的兴盛对道德叙事的冲击 | 第33-34页 |
(二) 主观原因 | 第34-36页 |
1. 教师权威性意识对叙事主体的霸权 | 第34页 |
2. 学生被动接受对主动表达的替代 | 第34-36页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道德叙事的优化策略 | 第36-43页 |
(一) 优化依据 | 第36-37页 |
1. 依据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 第36页 |
2.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点 | 第36-37页 |
(二) 基本要求 | 第37-38页 |
1. 道德叙事要在宏大叙事和生活叙事之间保持张力 | 第37页 |
2. 要加强显性道德叙事和隐性道德叙事的结合 | 第37-38页 |
(三) 具体对策 | 第38-43页 |
1. 叙事观念应完善人性 | 第38-39页 |
2. 叙事主体应构建多元 | 第39-40页 |
3. 叙事内容应回归生活 | 第40-41页 |
4. 叙事方式应彰显对话 | 第41-43页 |
五、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