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电视新闻发展策略探究--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教育新闻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 教育电视新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四、案例选择缘由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教育电视新闻概念及兴起缘由 | 第17-18页 |
一、教育电视新闻的概念及意义 | 第17-18页 |
二、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兴起缘由 | 第18页 |
第二节 教育电视新闻的历史演变 | 第18-21页 |
一、创始阶段 | 第18-19页 |
二、发展阶段 | 第19页 |
三、繁荣阶段 | 第19-20页 |
四、挑战阶段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特征 | 第21-25页 |
一、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报道原则 | 第21-22页 |
二、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选题特点 | 第22-24页 |
三、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报道视角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发展理念:官本位色彩较浓 | 第25-26页 |
二、传播内容:忽视教育行业规律 | 第26页 |
三、传播方式:形式单一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新媒体给教育电视新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新媒体引发的传媒变局与教育变革 | 第28-30页 |
一、新媒体的特征:“传联”兼具 | 第28页 |
二、新媒体引发传媒变局 | 第28-29页 |
三、新媒体引发教育变革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对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挑战 | 第30-32页 |
一、传播理念遭受冲击 | 第30-31页 |
二、受众需求发生位移 | 第31页 |
三、传统传播方式被颠覆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机遇 | 第32-36页 |
一、大数据理念:利用海量数据进行内容生产 | 第32-33页 |
二、技术革新: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创新 | 第33-34页 |
三、媒介融合:教育电视新闻的全媒体生产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应对策略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发展理念:革新教育电视新闻发展理念 | 第36-37页 |
一、从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 第36页 |
二、从单向思维向“教育电视+互联网”思维转变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内容生产:创新教育电视新闻内容生产方式 | 第37-39页 |
一、利用数据挖掘优化内容生产方式 | 第37-38页 |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新闻采编流程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传播方式:重视可视化、多媒体、窄化传播 | 第39-42页 |
一、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新闻的可视化呈现 | 第39-40页 |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教育电视新闻多媒体传播 | 第40-41页 |
三、分众传播背景下教育电视新闻窄化传播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新闻工作者技能与素养 | 第42-44页 |
一、培养具有大数据技能的工作团队 | 第42页 |
二、培养具有媒体融合能力的新闻记者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