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苜蓿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盐调控措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3-27页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5页
        1.2.1 土壤盐渍化研究概况第14-15页
        1.2.2 苜蓿与禾本科牧草种植生产概况第15-17页
        1.2.3 盐胁迫对牧草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7-23页
        1.2.4 不同种植模式对牧草生产的影响第23-25页
    1.3 提高盐渍化土壤中牧草产量的方法和措施第25-27页
2 不同品种苜蓿种子萌发的耐盐性研究第27-4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2.1.1 试验材料第27页
        2.1.2 试验方法第27-28页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8-30页
        2.1.4 数据处理第3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0-47页
        2.2.1 不同盐浓度处理下不同品种(系)苜蓿的发芽指标第30-39页
        2.2.2 不同盐浓度处理下不同品种(系)苜蓿的生理指标变化第39-46页
        2.2.3 幼苗长度、发芽率与耐盐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2.3 小结第47-49页
3 盐胁迫对苜蓿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第49-6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3.1.1 供试材料第49页
        3.1.2 试验方法第49页
        3.1.3 测定项目第49-51页
        3.1.4 数据处理第5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1-66页
        3.2.1 苜蓿株高动态第51-52页
        3.2.2 盐胁迫对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2-57页
        3.2.3 苜蓿耐盐生理指标的变化第57-64页
        3.2.4 干草产量的变化第64-65页
        3.2.5 光合指标、耐盐生理指标与干草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第65-66页
    3.3 小结第66-67页
4 不同种植模式下苜蓿抗盐生理研究第67-10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7-71页
        4.1.1 试验材料第67页
        4.1.2 试验地概况第67页
        4.1.3 试验方法第67-69页
        4.1.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69-71页
        4.1.5 数据处理第7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1-106页
        4.2.1 混作模式下苜蓿抗盐生理研究第71-95页
        4.2.2 间作模式对苜蓿形态、光合特性的影响第95-106页
    4.3 小结第106-108页
5 讨论第108-110页
    5.1 不同苜蓿品种种子发芽对盐胁迫的响应第108页
    5.2 不同种植模式对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第108-109页
    5.3 不同种植模式对各器官间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第109页
    5.4 盐胁迫对混作处理的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09-110页
    5.5 不同种植模式对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1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0-113页
    6.1 结论第110-111页
        6.1.1 不同苜蓿种子发芽对盐胁迫的响应第110页
        6.1.2 苜蓿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第110页
        6.1.3 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作模式调控措施的研究第110-111页
        6.1.4 间、混、单作模式对刈割产量的影响第111页
    6.2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第111页
    6.3 展望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AtCBF1基因提高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
下一篇: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