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城周山地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与调控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3页
    2.1 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依据第12-13页
        2.1.1 森林景观的概述第12页
        2.1.2 森林景观类型第12页
        2.1.3 森林美学理论第12-13页
        2.1.4 人的心理感知第13页
    2.2 森林美的构景要素第13-15页
        2.2.1 林外景观森林的构景要素第14页
        2.2.2 林内景观森林的构景要素第14页
        2.2.3 森林景观美景度指标的筛选第14-15页
    2.3 森林景观质量评价概述第15页
    2.4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9页
        2.4.1 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与两大阵营第15-17页
        2.4.2 国外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研究进展第17页
        2.4.3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9页
        2.4.4 森林景观的提升技术研究第19页
    2.5 森林景观模拟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2.5.1 森林景观模拟相关概念第19-20页
        2.5.2 国内外森林景观模拟的研究与应用第20页
        2.5.3 应用软件的介绍第20-21页
    2.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3 浙中城周次生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第23-38页
    3.1 研究地区概况第23-24页
        3.1.1 地形、地貌特征第23页
        3.1.2 气候特征第23页
        3.1.3 自然植被第23-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8页
        3.2.1 野外样地调查第24页
        3.2.2 SBE计算公式第24-25页
        3.2.3 美景度评价指标构建与量化第25页
        3.2.4 多种评价方式对比分析第25-28页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8-36页
        3.3.1 美景度值的计算结果第28-29页
        3.3.2 林分调查概况第29-32页
        3.3.3 群落类型美景度对比分析第32-36页
    3.4 结论第36-38页
4 森林景观的模拟第38-50页
    4.1 森林景观模拟方法的确定第38-39页
    4.2 模拟的实现第39-47页
        4.2.1 三维枫香树木建模实现第39-46页
        4.2.2 森林场景模拟的实现第46-47页
    4.3 结果分析第47页
    4.4 模拟效果第47-50页
        4.4.1 不同胸径级枫香树模型效果第47-48页
        4.4.2 森林场景模拟效果第48-50页
5 密度试验第50-58页
    5.1 实验设计第50-51页
        5.1.1 密度预实验设计第50页
        5.1.2 密度梯度调整第50-51页
        5.1.3 美景度值的获取第51页
    5.2 单因素曲线拟合结果分析第51-56页
        5.2.1 10cm胸径枫香林的单因素分析第51-52页
        5.2.2 20cm胸径枫香林的单因素分析第52-53页
        5.2.3 30cm胸径枫香林的单因素分析第53-56页
    5.3 结论第56-58页
6 景观调控第58-61页
    6.1 技术措施第58-60页
        6.1.1 空间优化第58页
        6.1.2 密度调控第58页
        6.1.3 大径材培育第58-59页
        6.1.4 秩序管理第59页
        6.1.5 焦点装饰第59-60页
    6.2 调控结果第60-61页
7 结论与讨论第61-63页
    7.1 结论第61-62页
        7.1.1 现实景观评价第61页
        7.1.2 景观模拟与密度试验第61-62页
        7.1.3 景观调控技术第62页
    7.2 讨论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水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