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8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2-15页 |
|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3. 以往研究存不足与缺陷 | 第16-18页 |
|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四)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1页 |
| 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 1. 流动人口子女 | 第21页 |
| 2. 义务教育 | 第21-22页 |
| 3. 教育券 | 第22页 |
| 4. 义务教育券 | 第22页 |
| 5. 电子教育券 | 第22页 |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1. 新自由主义思想 | 第22-23页 |
| 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3页 |
| 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 4.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4-26页 |
| 三、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实施电子教育券的必要性 | 第26-31页 |
| (一) 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 第26-27页 |
| 1. 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 | 第26页 |
| 2. 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公平 | 第26-27页 |
| (二) 实现教育效率的需要 | 第27-28页 |
| 1. 教育效率 | 第27-28页 |
| 2. 促进学校间的公平竞争 | 第28页 |
| (三) 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 第28-29页 |
| 1. 教育质量的现状 | 第28页 |
| 2. 提升教育质量 | 第28-29页 |
| (四) 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 第29-31页 |
| 1. 历史政策的遗留导致其教育权利受限 | 第29页 |
| 2. 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 第29-31页 |
| 四、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电子教育券实践 | 第31-47页 |
| (一)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电子教育券实践情况 | 第31-36页 |
| 1. 仲恺区电子教育券的诞生 | 第31-33页 |
| 2. 实施目标 | 第33页 |
| 3. 发放对象 | 第33页 |
| 4. 发放流程 | 第33-35页 |
| 5. 制度保障及资金筹措 | 第35-36页 |
| (二) 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 1. 电子教育券实施三年的数据变化 | 第36页 |
| 2. 实施电子教育券所取得的成绩 | 第36-38页 |
| (三)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电子教育券使用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38-47页 |
| 1.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电子教育券使用中的问题 | 第38-42页 |
| (1) 仲恺区的电子教育券的财政保障缺乏可持续性 | 第38-39页 |
| (2) 民办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明显 | 第39-40页 |
| (3) 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 | 第40-41页 |
| (4) 电子教育券实施需要的信息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 | 第41-42页 |
| 2. 问题成因分析 | 第42-47页 |
| (1) 电子教育券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 第42-43页 |
| (2) 教育券内在的缺陷 | 第43-44页 |
| (3) 电子教育券制度与现有管理体制机制的冲突 | 第44-45页 |
| (4) 政府在电子教育券信息平台建设上的投入不足 | 第45-47页 |
| 五、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券使用的经验及其启示 | 第47-59页 |
| (一) 国外的教育券实践经验 | 第47-53页 |
| 1. 美国的教育券实践 | 第47-48页 |
| 2. 拉美国家的教育券实践 | 第48-51页 |
| 3. 欧洲国家的教育券实践 | 第51-53页 |
| (二) 国内的教育券实践经验 | 第53-56页 |
| 1. 湖北监利“义务教育卡”制度 | 第53-55页 |
| 2. 浙江台州及安徽的补偿性教育券实践 | 第55-56页 |
| (三) 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券实践经验的启示 | 第56-59页 |
| 1. 义务教育券的实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 第56-57页 |
| 2. 教育券的具体实施要融入市场运行的机制 | 第57-59页 |
| 六、完善仲恺高新区电子教育券实施的策略 | 第59-64页 |
| (一) 完善电子教育券的制度建设 | 第59-62页 |
| 1. 明确电子教育券制度 | 第59-60页 |
| 2. 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与理解电子教育券 | 第60页 |
| 3. 完善电子教育券的监管制度 | 第60-61页 |
| 4. 制定与电子教育券相适应信息平台的配套系统与政策 | 第61-62页 |
| (二) 实施义务教育教育券补助的补充策略 | 第62-64页 |
| 1. 大力提倡企业支持电子教育券 | 第62页 |
| 2. 对于民办教育管理的优化 | 第62页 |
| 3. 电子教育券获得人员公开公示及制度化 | 第62-63页 |
| 4. 投入资金建设相应的数据管理平台及相应的管理机构 | 第63-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注释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