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突破--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一、前言第11-23页
    (一) 研究的缘起第11-17页
        1. 如何传承非文化遗产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探索的主题第11-14页
        2. 以斗门区为个案研究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第14-15页
        3. 从义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于笔者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第15-17页
    (二) 核心概念界定第17-18页
        1. 文化遗产第17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7页
        3. 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7-18页
        4. 义务教育阶段第18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8-20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2. 我国研究现状第19-20页
    (四)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0-23页
        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研究方法与工具第21-22页
        3. 调查设计与实施第22-23页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第23-26页
    (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基地第23-24页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传承具有本质功能第24页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重要的育人资源第24-26页
三、斗门区义务教育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第26-32页
    (一) 学校对于传统的非遗知识认识不足第26-28页
        1. 中小学生对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第26页
        2. 中小学教师对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第26-27页
        3. 中小学校管理层对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第27-28页
    (二) 学校普遍缺乏有效传承的载体和平台第28-30页
        1. 斗门区中小学生了解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来源情况第28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融入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情况第28-29页
        3. 斗门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情况第29-30页
    (三) 家长的积极性不高第30页
    (四)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适切的教学资料第30-32页
四、斗门区义务教育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的突破第32-52页
    (一) 通过课程开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第32-36页
        1. 出版地方教育读本第32-36页
        2. 国家课程校本化第36页
    (二) 实现非遗资料数字化,以信息化推动非遗知识的普及第36-41页
        1. 制定非遗资料的数字化标准第37-40页
        2.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推广非遗知识第40-41页
    (三) 通过专项教育课题研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第41-44页
        1. 组建研究团队第41页
        2. 确定实验学校第41-43页
        3. 大力开展课题相关活动第43-44页
    (四) 通过第二课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第44-48页
        1. 专家进校园,培养文化小传人第44-45页
        2. 举办各式各样的非遗知识文化活动,促进非遗知识的普及第45-48页
    (五) 通过课堂教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第48-52页
        1. 课程目标第48-49页
        2. 课程内容第49-50页
        3. 课时安排第50页
        4. 课堂教学建议第50页
        5. 课程评价第50-52页
五、斗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果与启示第52-55页
    (一) 斗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果第52-54页
        1. 学校管理层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在提高第52页
        2. 学校管理层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愿在增强第52-53页
        3. 老师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非遗知识意愿在提升第53-54页
    (二) 斗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示第54-55页
        1.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有效推广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重要基地第54页
        2. 传承和推广必须形式多样,契合学生特点第54页
        3. 传承和推广必须顶层设计,科学组织第54页
        4. 传承和推广必须注重实践研究,并形成常态第54-55页
六、结语第55-56页
    (一) 研究局限第55页
    (二) 研究成果第55页
    (三) 后续研究建议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附件1: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调查问卷第57-60页
附件2:“天翼家校通”杯2015年第十二届斗门区中小学生电脑软件作品评选活动资料 (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材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跨文化视阈下中美版《甄嬛传》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