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无线系统中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跨层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1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第15-16页
        1.1.2 链路自适应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6-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无线通信发展的关键技术第17-19页
        1.2.2 链路自适应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9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3.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第21-23页
        1.4.1 本文主要工作第21页
        1.4.2 章节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无线移动信道第23-35页
    2.1 大尺度衰落第24-25页
        2.1.1 路径损耗第24页
        2.1.2 阴影效应第24-25页
    2.2 小尺度衰落第25-29页
        2.2.1 时间色散衰落第25-27页
        2.2.2 频率色散衰落第27-29页
    2.3 小尺度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分析第29-31页
    2.4 小尺度衰落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及包络特性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跨层设计原理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系统模型第36-38页
    3.3 信道建模第38-43页
        3.3.1 采用有限状态的Markov链模拟信道第38-39页
        3.3.2 有限状态的划分第39-42页
        3.3.3 状态间的转移概率矩阵第42-43页
    3.4 数据链路层队列第43-46页
        3.4.1 队列的描述第43-45页
        3.4.2 队列状态的平稳分布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AMC的跨层方案设计第47-73页
    4.1 基于AMC的跨层方案设计第47-52页
        4.1.1 高可靠性跨层方案第48-49页
        4.1.2 改进的最大吞吐量跨层方案第49-51页
        4.1.3 改进的结合链路层重传机制与AMC跨层方案第51-52页
    4.2 三种跨层方案的系统性能分析第52-54页
        4.2.1 丢包率第52-53页
        4.2.2 包损失率第53-54页
        4.2.3 平均频谱效率第54页
    4.3 仿真与分析第54-71页
        4.3.1 仿真条件第54-57页
        4.3.2 高可靠性与改进的最大吞吐量跨层方案的性能比较第57-62页
        4.3.3 两种改进跨层方案的性能比较第62-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体验环境中的传统豆腐坊设备再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易用性的家用智能产品界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