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引言 | 第9-16页 |
(一) 课题来源 | 第9页 |
(二)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 社会背景 | 第9-10页 |
2.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1-13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六) 命题界定与框架 | 第15-16页 |
二、易用性设计理论概述 | 第16-27页 |
(一) 易用性定义 | 第16页 |
(二) 易用性研究内容与发展 | 第16-18页 |
1. 易用性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易用性理论发展 | 第17-18页 |
(三) 易用性设计的关键点与方法 | 第18-19页 |
(四) 易用性设计原则 | 第19-23页 |
1. 产品实现模型与用户心理模型相匹配 | 第19-21页 |
2. 功能可见性 | 第21-23页 |
(五) 易用性原则下的附加工作分析 | 第23-25页 |
1. 减少附加工作的目的 | 第23页 |
2. 附加工作的分类 | 第23-25页 |
(1) 视觉元素附加工作 | 第24页 |
(2) 互动操作附加工作 | 第24-25页 |
(六) 易用性原则下减少附加工作的设计理念 | 第25-26页 |
(七)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三、智能产品操作界面概述 | 第27-36页 |
(一) 用户操作界面的定义与分类 | 第27-29页 |
1. 家用智能产品操作界面的分类 | 第27-29页 |
(二) 家用智能产品操作界面的特征 | 第29-30页 |
(三) 家用智能产品操作界面中附加工作与构成要素的关联分析 | 第30-35页 |
1. 软硬件交互要素 | 第30-32页 |
2. 视觉要素 | 第32-35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四、用户研究与操作界面设计依据 | 第36-40页 |
(一) 用户研究的意义 | 第36页 |
(二)以功能使用为导叫的用户群体划分 | 第36-38页 |
(三)特征变量的确定与用户画像的制定 | 第38-39页 |
(六)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五、易用性原则基础下界面减少附加工作的设计策略 | 第40-50页 |
(一) 智能产品操作界面设计通用策略 | 第40-44页 |
1. 软硬件操作界面的基础设计原则 | 第40-42页 |
2. 软硬件交互的自然性原则 | 第42-44页 |
(二) 聚焦产品主要功能 | 第44页 |
(三) 提高交互效率减少互动附加工作 | 第44-47页 |
1. 软硬件交互的高效性的体现 | 第44-45页 |
2. 提升硬件交互操作流畅性 | 第45页 |
3. 视觉路径和操作路径 | 第45-46页 |
4. 依据视觉路径加强软件点击有效性 | 第46-47页 |
5. 视觉路径可用性测试 | 第47页 |
(四) 提高用户界面视觉感知减少视觉附加工作 | 第47-49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六、基于研究的设计实践 | 第50-58页 |
(一) 设计背景 | 第50页 |
(二) 用户调研 | 第50页 |
(三) 目标用户的选定 | 第50-51页 |
(四) 设计调查的实施与总结 | 第51-53页 |
(五) 设计方案及效果 | 第53-56页 |
(六) 方案的可用性测试 | 第56-57页 |
(七)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七、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8页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图片来源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