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丁庄梦》文本语言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田中铜:奇崛斑斓的语言现象 | 第15-53页 |
1.1 底色醇厚的乡村语象群 | 第15-18页 |
1.2 精心重构的语料 | 第18-31页 |
1.2.1 构词法的活用 | 第19-22页 |
1.2.2 词类的活用 | 第22-24页 |
1.2.3 特殊词类的臆用 | 第24-31页 |
1.3 变幻多端的修辞 | 第31-39页 |
1.3.1 达意适境的常态运用 | 第32-34页 |
1.3.2 以奇显胜的异态运用 | 第34-39页 |
1.4 匠心独运的外在样式 | 第39-53页 |
1.4.1 段落样式 | 第39-48页 |
1.4.2 节奏样式 | 第48-51页 |
1.4.3 印刷样式 | 第51-53页 |
第二章 灯下黑:文本语言折射出的阎连科 | 第53-85页 |
2.1 文学观念影响下语言的“乡味”与“神实” | 第53-64页 |
2.1.1“泥土味”叙述语言传递的文学思考 | 第53-58页 |
2.1.2 神实主义文学观对语言的试炼 | 第58-64页 |
2.2 语料择取体现的心理机制 | 第64-77页 |
2.2.1 物化为文矛盾的解决 | 第64-67页 |
2.2.2 审美样式矛盾的解决 | 第67-69页 |
2.2.3 具体语言表现的心理成因 | 第69-77页 |
2.3 主体意识修正的语言风貌 | 第77-85页 |
2.3.1 阎连科的文本语言和他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 第77-81页 |
2.3.2 《丁庄梦》语言的“放”与“收” | 第81-85页 |
第三章 火中栗:匠心独运的语言功用 | 第85-107页 |
3.1 摹状写貌的塑人功用 | 第85-94页 |
3.1.1 记叙语言对人物形象的轮廓勾勒 | 第86-87页 |
3.1.2 描写语言对人物形象的细节描摹 | 第87-94页 |
3.2 洞幽烛远的意蕴内涵 | 第94-107页 |
3.2.1 对权“利”层系的揭露 | 第95-99页 |
3.2.2 对话语权威的展现 | 第99-102页 |
3.2.3 对教育方式的关注 | 第102-104页 |
3.2.4 对乡土意识的凝思 | 第104-107页 |
结语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