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1.1.1 我国能源发展与现状 | 第12页 |
| 1.1.2 我国办公建筑能耗现状与特点 | 第12-14页 |
| 1.2 建筑节能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 第17-20页 |
|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8-19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依赖度的概念与评价体系研究 | 第20-32页 |
| 2.1 依赖度的概念 | 第20-21页 |
| 2.2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1-22页 |
| 2.3 层次分析法介绍及基本流程 | 第22-25页 |
| 2.3.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22页 |
| 2.3.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流程 | 第22-25页 |
| 2.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对空调系统依赖度研究 | 第25-27页 |
| 2.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室内光环境对照明系统依赖度研究 | 第27-28页 |
| 2.6 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第28-31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模拟软件选择及模型建立 | 第32-44页 |
| 3.1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 第32-33页 |
| 3.2 代表城市的选择 | 第33-36页 |
| 3.2.1 合肥地区气象特点 | 第33-34页 |
| 3.2.2 上海地区气象特点 | 第34-35页 |
| 3.2.3 重庆地区气象特点 | 第35-36页 |
| 3.3 模拟软件的对比及选择 | 第36-38页 |
| 3.3.1 常用模拟软件 | 第36-37页 |
| 3.3.2 模拟软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 3.4 模型的建立 | 第38-43页 |
| 3.4.1 基础模型介绍 | 第38-39页 |
| 3.4.2 建筑参数设定 | 第39-42页 |
| 3.4.3 用能方式 | 第42-4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窗墙比对办公建筑能耗的综合影响 | 第44-58页 |
| 4.1 本章思路及模拟方法 | 第44-45页 |
| 4.1.1 本章思路 | 第44页 |
| 4.1.2 能耗模拟方法 | 第44-45页 |
| 4.2 合肥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影响 | 第45-48页 |
| 4.3 重庆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影响 | 第48-51页 |
| 4.4 上海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影响 | 第51-54页 |
| 4.5 建筑能耗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 4.5.1 空调能耗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 4.5.2 照明能耗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 4.5.3 综合能耗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建筑外遮阳对办公建筑能耗的综合影响 | 第58-76页 |
| 5.1 遮阳方式选择及建模优化 | 第58-63页 |
| 5.1.1 遮阳方式选择 | 第58-59页 |
| 5.1.2 遮阳板长度的确定 | 第59-61页 |
| 5.1.3 建模的优化 | 第61-63页 |
| 5.2 合肥地区建筑外遮阳对建筑能耗影响 | 第63-66页 |
| 5.3 重庆地区建筑外遮阳对建筑能耗影响 | 第66-69页 |
| 5.4 上海地区建筑外遮阳对建筑能耗影响 | 第69-72页 |
| 5.5 建筑能耗对比分析 | 第72-75页 |
| 5.5.1 空调能耗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 5.5.2 照明能耗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 5.5.3 综合能耗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6页 |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个人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