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8-9页 |
一、当代人物画的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一)当代人物画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艺术家的探索 | 第9-10页 |
1.五四运动后的第一批艺术家的探索 | 第9页 |
2.建国后艺术家的绘画创作 | 第9页 |
3.新时期艺术家的绘画创作 | 第9-10页 |
4.新世纪以来所谓的当代“新水墨” | 第10页 |
(二)当代中国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1.西方写实主义造型的影响 | 第10-11页 |
2.西方光影的影响 | 第11页 |
3.纯粹的观念水墨 | 第11页 |
4.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写意性的“缺失” | 第11-12页 |
二、写意性 | 第12-18页 |
(一)写意性的内涵 | 第12页 |
(二)中国画写意性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哲学思维方式 | 第12-15页 |
(三)评判人物画好坏的标准 | 第15-16页 |
(四)传统人物写意画的造型与特点 | 第16-18页 |
1.意象造型 | 第16-17页 |
2.线条语言与程式化 | 第17页 |
3.笔墨以及书画同源说 | 第17-18页 |
(五)诗书画三位一体 | 第18页 |
三、当代中国画坚持“写意性”及其背后的意义 | 第18-25页 |
(一)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来作中西方美术的比较 | 第18-19页 |
1.中国写意,西方写形 | 第18-19页 |
2.中国线条,西方块面 | 第19页 |
3.中国心理空间感,西方视觉空间 | 第19页 |
4.中国阴阳,西方明暗 | 第19页 |
(二)中国画特殊的艺术材质决定其写意性 | 第19-20页 |
(三)中国画写意性的独特魅力 | 第20-21页 |
(四)结合创作阐述坚持中国画写意性的重要意义 | 第21-25页 |
1.时代背景 | 第21页 |
2.我的创作过程 | 第21-24页 |
3.当代坚持写意性的重要意义 | 第24-25页 |
四、小结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