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简述 | 第12-16页 |
1.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1.2.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 | 第15-16页 |
1.3 器件的界面调控问题 | 第16-19页 |
1.3.1 界面层的作用 | 第17页 |
1.3.2 阳极界面层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3 阴极界面层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 第19-23页 |
1.4.1 微机械剥离法 | 第20页 |
1.4.2 液相剥离法 | 第20-21页 |
1.4.3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1页 |
1.4.4 外延生长 | 第21页 |
1.4.5 碳纳米管切割 | 第21-22页 |
1.4.6 化学还原法 | 第22-23页 |
1.5 石墨烯量子点材料的制备 | 第23-26页 |
1.5.1 水热法 | 第23-24页 |
1.5.2 化学氧化剥离碳纤维法 | 第24页 |
1.5.3 溶液化学法 | 第24-25页 |
1.5.4 微波和超声波法 | 第25-26页 |
1.6 论文的工作设计与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实验基本试剂及表征方法 | 第27-30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2.2 材料制备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8页 |
2.3 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表征 | 第28-29页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8-29页 |
2.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9页 |
2.3.3 元素分析仪 | 第29页 |
2.3.4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9页 |
2.3.5 荧光分光光度计 | 第29页 |
2.4 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表征 | 第29-30页 |
第3章 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第30-39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氨基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34页 |
3.2.1 rGO/DMF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rGO/H_2O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3 氨基化石墨烯的表征 | 第31-34页 |
3.2.3.1 沉降试验 | 第31-32页 |
3.2.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3.2.3.3 元素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小结 | 第34页 |
3.3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 | 第34-39页 |
3.3.1 GO-COOH的制备 | 第34页 |
3.3.2 GO-COOH物理性能的表征 | 第34-35页 |
3.3.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3.3.2.2 ITO/GO-COOH薄膜的表面形貌 | 第35页 |
3.3.3 GO-COOH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器件 | 第35-36页 |
3.3.4 不同空穴传输层器件性能的比较 | 第36-37页 |
3.3.5 GO-COOH作为空穴传输层器件的性能表征 | 第37-38页 |
3.3.6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 | 第39-50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4.2.1 N1-GQDs的制备 | 第40页 |
4.2.2 N2-GQDs的制备 | 第40页 |
4.2.3 N3-GQDs的制备 | 第40-41页 |
4.2.4 反式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41页 |
4.3 材料性能表征 | 第41-45页 |
4.3.1 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光致发光现象 | 第41-42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4.3.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4.3.4 荧光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4.4 器件性能表征 | 第45-48页 |
4.4.1 三种材料器件性能对比 | 第45页 |
4.4.2 N-GQDs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3 GQDs转速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4 UVO处理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结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