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2.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一、菲律宾中学汉语教育的概况 | 第15-18页 |
(一)汉语教学的概况 | 第15-16页 |
1.汉语教学在菲律宾的历史与发展 | 第15页 |
2.菲主流学校的汉语教学研讨会的发展 | 第15-16页 |
3.孔院与菲教育部合作的汉语志愿者教师项目的发展 | 第16页 |
(二)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概况 | 第16-18页 |
1.菲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专业总体情况 | 第16页 |
2.菲公立中学的本土汉语教师的师资发展 | 第16-18页 |
二、大马尼拉区公立中学本土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 第18-38页 |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18页 |
(二)调查结果展示 | 第18-38页 |
1.本土汉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2.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情况 | 第21-22页 |
3.本土汉语的教师专业素质情况 | 第22-31页 |
4.教师培训与进修情况 | 第31-32页 |
5.其他影响专业发展的外部情况 | 第32页 |
6.学生对汉语教学与本土汉语教师的反馈情况 | 第32-34页 |
7.汉语志愿者教师对本土汉语教师与任教学校的反馈与评价调查 | 第34-38页 |
三、大马尼拉区公立中学的本土汉语教师的专业问题 | 第38-43页 |
(一)汉语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方面 | 第38-39页 |
1.汉语专业知识 | 第38页 |
2.汉语语言技能 | 第38-39页 |
(二)汉语专业能力方面 | 第39-40页 |
1.汉语课堂教学能力 | 第39页 |
2.教学设计能力 | 第39-40页 |
3.现代教育技术 | 第40页 |
(三)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方面 | 第40页 |
(四)专业情操与态度 | 第40-41页 |
1.专职从事汉语教师的意愿 | 第40页 |
2.本土汉语教师资源流失 | 第40页 |
3.团结协作精神 | 第40-41页 |
(五)中国文化知识与教学 | 第41-42页 |
1.中国文化知识 | 第41页 |
2.中国文化教学 | 第41-42页 |
(六)自我专业发展 | 第42-43页 |
1.自我学习 | 第42页 |
2.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 | 第42-43页 |
四、大马尼拉区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 | 第43-47页 |
(一)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43-44页 |
1.职前汉语教育基础薄弱 | 第43页 |
2.汉语专业能力要求标准过低 | 第43页 |
3.第二语言教学法不足 | 第43页 |
4.教学情感与态度不足 | 第43-44页 |
5.中国文化认同感不强 | 第44页 |
6.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足 | 第44页 |
(二)外部环境原因 | 第44-47页 |
1.公立中学 | 第44-45页 |
2.教育部门 | 第45页 |
3.培训机构方面 | 第45-46页 |
4.国家社会方面 | 第46-47页 |
五、促进菲律宾大马尼拉区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 第47-53页 |
(一)专业发展的内部途径 | 第47-49页 |
1.提高汉语本体知识和语言技能 | 第47页 |
2.终身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 第47页 |
3.参照教师标准,加强经验交流 | 第47-48页 |
4.综合运用第二语言教学方法 | 第48页 |
5.进行自我诊断,建立专业理想 | 第48页 |
6.增强文化认同感 | 第48-49页 |
7.增强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 第49页 |
(二)专业发展的外部途径 | 第49-53页 |
1.公立中学方面 | 第49-50页 |
2.菲律宾教育部与培训机构方面 | 第50-52页 |
3.国家社会方面的其他途径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