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4页
    (一)问题缘起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研究思路第12页
        2.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研究意义第13-14页
        1.理论意义第13页
        2.实践意义第13-14页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第14-19页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涵义第14-15页
        1.生活化教学第14页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第14-15页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特征第15-16页
        1.生活性第15页
        2.实践性第15-16页
        3.生命性第16页
    (三)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第16-19页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第16页
        2.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第16-17页
        3.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第17页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第17-18页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8-19页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第19-21页
    (一)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第19页
    (二)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第19-20页
    (三)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第20页
    (四)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20-21页
三、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第21-28页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第21页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第21-23页
        1.与时俱进,引时事热点为素材第22页
        2.古为今用,寓德育于经典第22页
        3.因人施教,视差异为资源第22-23页
        4.拓展延伸,化学科知识为能力第23页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过程第23-26页
        1.设计生活化的新课导入第23-24页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第24页
        3.设计生活化的探究问题第24-25页
        4.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第25页
        5.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小结第25-26页
        6.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第26页
    (四)建构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第26-28页
        1.评价内容综合化第26页
        2.评价方法多样化第26-27页
        3.评价主体多元化第27-28页
四、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课例分析 ——《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课为例第28-35页
    (一)教学分析第28-29页
        1.教材分析和处理第28页
        2.学情分析第28页
        3.教学目标第28-29页
        4.教学重点与难点第29页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过程第29-33页
        1.课前提问生活化的问题第29页
        2.设计生活化的新课导入第29-30页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第30-32页
        4.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小结第32-33页
        5.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第33页
        6.板书设计第33页
    (三)教学反思第33-35页
        1.转变以教材为主的观念第33-34页
        2.以学生为中心第34页
        3.注重学生践行第34-35页
结束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下一篇:论思想政治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以盐城市建湖县三所高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