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一、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概述 | 第14-18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1.有效教学 | 第14-15页 |
2.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 | 第15页 |
(二)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表征 | 第15-18页 |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 第16页 |
2.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 第16-17页 |
3.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 第17-18页 |
二、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第18-22页 |
(一)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走进新天地 | 第18页 |
2.生活中有你 | 第18-19页 |
3.勇敢做自己 | 第19页 |
4.我是自己的主人 | 第19页 |
5.感受现代生活 | 第19-20页 |
6.一起成长 | 第20页 |
(二)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 第20-22页 |
1.思想性 | 第20页 |
2.生活性 | 第20-21页 |
3.开放性 | 第21页 |
4.综合性 | 第21-22页 |
三、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个案调查 | 第22-32页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22页 |
1.调查目的 | 第22页 |
2.调查对象 | 第22页 |
(二)调查内容与过程 | 第22-23页 |
1.调查内容 | 第22-23页 |
2.调查过程 | 第23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32页 |
1.取得的成效 | 第23-26页 |
2.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问题归因 | 第28-32页 |
四、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 第32-43页 |
(一)完善课前准备策略 | 第32-35页 |
1.备目标和备方法相结合 | 第32-33页 |
2.备预设和备生成相结合 | 第33-34页 |
3.备教材和备学情相结合 | 第34-35页 |
(二)优化课堂实施策略 | 第35-39页 |
1.立足学科特点,创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 第35-36页 |
2.关注智慧创生,适时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 | 第36-37页 |
3.利用反馈信息,科学合理地调控教学过程 | 第37-39页 |
(三)注重课后反思策略 | 第39-43页 |
1.反思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落实 | 第39-40页 |
2.反思教学过程中各教育要素的优化程度 | 第40-41页 |
3.反思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多维促发展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一 | 第46-48页 |
附录二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