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论文

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自杀意念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2 核心概念的确定第11-15页
        2.1 自杀意念第11-13页
        2.2 冲动性特质第13-14页
        2.3 生活事件第14-15页
        2.4 社会支持第15页
    3 自杀意念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3.1 社会整合与社会失范理论第15-16页
        3.2 精神分析理论第16页
        3.3 应激-易感模型理论第16-17页
        3.4 其他理论第17页
    4 自杀意念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第17-20页
        4.1 冲动性特质、生活事件、自杀意念的关系第17-19页
        4.2 社会支持、冲动性特质、自杀意念的关系第19-20页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 研究目的第20页
    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2.1 理论意义第20-21页
        2.2 实践意义第21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21-37页
    研究一第21-29页
        1 问题提出第21-22页
        2 研究假设第22页
        3 研究方法第22-24页
            3.1 被试第22页
            3.2 研究工具第22-23页
            3.3 研究程序第23-24页
        4 研究结果第24-26页
            4.1 自杀意念的性别差异第24页
            4.2 自杀意念的年级差异第24-25页
            4.3 自杀意念的回归模型第25-26页
        5 研究讨论第26-29页
            5.1 自杀意念的性别差异分析第26-27页
            5.2 自杀意念的年级差异分析第27页
            5.3 自杀意念的回归模型分析第27-29页
        6 研究结论第29页
    研究二第29-37页
        1 问题提出第29-30页
        2 研究假设第30-31页
        3 研究方法第31-32页
            3.1 被试第31页
            3.2 研究工具第31-32页
            3.3 研究程序第32页
        4 研究结果第32-36页
            4.1 冲动性特质的中介作用第32-33页
            4.2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第33-36页
        5 研究讨论第36-37页
        6 研究结论第37页
第四部分 研究小结第37-39页
    1 研究结论第37-38页
    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8-39页
第五部分 教育建议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武广高铁对其湖南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