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1.1 MPTP与线粒体Cyclophilin D蛋白 | 第11-18页 |
1.1.1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 第11-12页 |
1.1.2 线粒体通透性与膜电位 | 第12-13页 |
1.1.3 一氧化氮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 第13-18页 |
1.2 NO在植物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1.3 细胞色素c | 第19-20页 |
1.4 线粒体ATP合酶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2 实验与方法 | 第23-46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3-28页 |
2.1.1 材料及处理 | 第23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3-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9页 |
2.2.1 目的基因全长的获得 | 第28-36页 |
2.2.2 表达载体构建 | 第36-38页 |
2.2.3 蛋白表达 | 第38-39页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PD基因表达量 | 第39-40页 |
2.4 CyPD与ANT酵母双杂 | 第40-42页 |
2.4.1 感受态酵母制备 | 第41页 |
2.4.2 转化酵母感受态 | 第41页 |
2.4.3 互作检验 | 第41-42页 |
2.5 线粒体的提取及纯化 | 第42页 |
2.5.1 粗提桃果实线粒体 | 第42页 |
2.5.2 纯化桃果实线粒体 | 第42页 |
2.6 线粒体ATP合酶活性检测 | 第42-44页 |
2.7 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 | 第44页 |
2.8 钌红处理后线粒体膜电势的测定 | 第44-45页 |
2.9 钙离子对线粒体膜通透性影响 | 第45页 |
2.10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64页 |
3.1 目的基因全长的获得 | 第46-54页 |
3.1.1 桃总RNA提取及鉴定 | 第46-48页 |
3.1.2 RACE技术及CyPD蛋白基因全长的获得 | 第48-49页 |
3.1.3 CyPD基因序列及蛋白分析 | 第49-54页 |
3.2 CyPD蛋白表达表达载体构建 | 第54-56页 |
3.2.1 表达载体构建 | 第54-56页 |
3.2.2 蛋白表达 | 第56页 |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PD基因表达量 | 第56-57页 |
3.4 CyPD与ANT酵母双杂 | 第57-59页 |
3.5 线粒体ATP合酶活性检测 | 第59-60页 |
3.6 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 | 第60-61页 |
3.7 钌红处理后线粒体膜电势的测定 | 第61-62页 |
3.8 Ca~(2+)对线粒体膜通透性影响 | 第62-64页 |
4 讨论 | 第64-68页 |
4.1 CyPD基因克隆及蛋白分析 | 第64-65页 |
4.2 NO处理肥城桃果实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影响 | 第65-68页 |
5 结论 | 第68-69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