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侯马碗碗腔名家刘秀珍之《昭君出塞》艺术研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山西侯马碗碗腔的艺术概论 | 第12-33页 |
一、山西侯马碗碗腔的历史 | 第12-14页 |
二、山西侯马碗碗腔的音乐 | 第14-32页 |
1、山西侯马碗碗腔中的唱 | 第15-30页 |
2.山西侯马碗碗腔中的念 | 第30-31页 |
3.山西侯马碗碗腔中的文场 | 第31页 |
4.山西侯马碗碗腔中的武场 | 第31-32页 |
三、山西侯马碗碗腔的行当与表演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山西侯马碗碗腔传承人刘秀珍的艺术生涯 | 第33-38页 |
一、刘秀珍碗碗腔的从师学艺时期 | 第35-36页 |
二、刘秀珍碗碗腔的舞台表演时期 | 第36-37页 |
三、刘秀珍碗碗腔的自成体系时期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刘秀珍《昭君出塞》的艺术分析 | 第38-64页 |
一、剧本分析 | 第38-42页 |
二、音乐本体分析 | 第42-61页 |
1.《昭君出塞》谱例 | 第42-51页 |
2.《昭君出塞》图表分析 | 第51-53页 |
3.《昭君出塞》音乐分析 | 第53-61页 |
三、表演艺术分析 | 第61-64页 |
1.《昭君出塞》皮影戏中的表演 | 第61-63页 |
2.《昭君出塞》舞台上的表演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刘秀珍《昭君出塞》的美学分析 | 第64-67页 |
一、剧本文学中的悲剧美 | 第64-65页 |
二、表演中的气韵程式美 | 第65-66页 |
三、舞台中的虚拟写意美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山西侯马碗碗腔的目前发展状况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