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悬架系统概述 | 第11-16页 |
1.2.1 悬架的分类 | 第11-14页 |
1.2.2 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第14页 |
1.2.3 双横臂悬架介绍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双横臂悬架的发展趋势 | 第17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虚拟仿真与多体动力学概述 | 第19-28页 |
2.1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9-20页 |
2.2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0-21页 |
2.3 多体动力学建模与求解方法 | 第21-23页 |
2.4 ADAMS建模基础 | 第23-24页 |
2.4.1 ADAMS软件介绍 | 第23-24页 |
2.4.2 ADAMS仿真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24页 |
2.5 动力学方程建立方法 | 第24-26页 |
2.6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 第26-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悬架的建模与仿真 | 第28-41页 |
3.1 UG模型的建立 | 第28页 |
3.2 物理建模及简化 | 第28-29页 |
3.3 悬架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3.3.1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副约束 | 第29页 |
3.3.2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自由度分析 | 第29-30页 |
3.4 悬架建模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3.4.1 硬点坐标及相关位置参数 | 第30-31页 |
3.4.2 前轮定位参数 | 第31页 |
3.5 悬架仿真分析过程 | 第31-32页 |
3.6 扭杆弹簧柔性体处理 | 第32-33页 |
3.7 建立ADAMS模型 | 第33-34页 |
3.8 双横臂悬架仿真分析 | 第34-40页 |
3.8.1 前束角分析 | 第34-35页 |
3.8.2 主销内倾角分析 | 第35-36页 |
3.8.3 主销后倾角分析 | 第36-37页 |
3.8.4 车轮外倾角分析 | 第37-38页 |
3.8.5 车轮转向仿真分析 | 第38-40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悬架的性能优化 | 第41-50页 |
4.1 ADAMS/Insight模块介绍 | 第41-43页 |
4.1.1 参数化分析 | 第41-42页 |
4.1.2 基于ADAMS/Insight的试验设计 | 第42-43页 |
4.2 设计变量选择 | 第43-46页 |
4.3 悬架优化分析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扭杆弹簧的优化设计 | 第50-61页 |
5.1 扭杆弹簧结构简介 | 第50-52页 |
5.2 扭杆弹簧的优化 | 第52-55页 |
5.2.1 设计变量 | 第52页 |
5.2.2 目标函数 | 第52-53页 |
5.2.3 约束条件 | 第53-54页 |
5.2.4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54-55页 |
5.3 扭杆弹簧有限元分析 | 第55-60页 |
5.3.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55-56页 |
5.3.2 建立扭杆弹簧有限元模型 | 第56-57页 |
5.3.3 扭杆弹簧材料属性 | 第57页 |
5.3.4 模拟约束与扭矩的加载 | 第57-58页 |
5.3.5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