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微博上名誉侵权纠纷的典型案例及其裁判要点 | 第10-19页 |
(一) 典型案例 | 第10-13页 |
1. 北京大学诉邹恒甫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 第10页 |
2. 方是民与崔永元互诉名誉权侵权案 | 第10页 |
3. 兰越峰诉王志安名誉权侵权纠纷案 | 第10页 |
4. 上海徐汇区新起点进修学校诉杨某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 第10-11页 |
5. 吴榕菁与戴政名誉权纠纷案 | 第11页 |
6. 方是民诉王牧笛、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 第11页 |
7. 王牧笛诉方是民案名誉权纠纷案 | 第11-12页 |
8. 张咪诉北京市华筝古韵文化艺术中心、黄子琦、齐丽英名誉权纠纷案 | 第12页 |
9. 李某与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 | 第12页 |
10. 凌莉诉微梦创科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 第12-13页 |
(二) 裁判结果及其要点归纳 | 第13-15页 |
1. 关于言论自由的尺度 | 第13页 |
2. 关于公众人物、微博大"V"与专业媒体用户的权利与义务 | 第13-14页 |
3. 关于批评、举报与侵权的界限 | 第14页 |
4. 关于微博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 | 第14页 |
5. 关于法律的适用 | 第14-15页 |
(三) 微博名誉侵权纠纷的特点与权利救济的意义 | 第15-19页 |
1. 微博的特点 | 第15-17页 |
2. 微博名誉侵权纠纷高发的成因及其权利救济的意义 | 第17-18页 |
3. 微博上名誉权纠纷案件裁判的困境 | 第18-19页 |
二、微博上名誉侵权责任主体认定 | 第19-25页 |
(一) 按照角色划分 | 第19-21页 |
1. 微博用户 | 第19-20页 |
2. 微博服务提供商 | 第20-21页 |
(二) 按照用户类型划分 | 第21-25页 |
1. 普通个人用户 | 第21页 |
2. 公众人物及微博大"V"用户 | 第21-22页 |
3. 专业媒体用户 | 第22-23页 |
4. 法人官方微博 | 第23-25页 |
三、微博上名誉权侵权的认定标准及其裁判规则 | 第25-37页 |
(一) 微博用户侵害他人名誉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及其裁判规则 | 第25-31页 |
1. 行为人侵权言论的认定标准 | 第25-27页 |
2. 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认定标准 | 第27-29页 |
3. 侵权损害结果的认定标准 | 第29-30页 |
4. 侵权言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 第30-31页 |
(二) 微博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的认定标准及裁判规则 | 第31-35页 |
1. 微博服务提供商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 第31-33页 |
2. 微博服务提供商主观过错的认定标准 | 第33-34页 |
3. 损害结果及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4-35页 |
(三) 微博上名誉权侵权抗辩事由认定标准及裁判规则 | 第35-37页 |
1、内容基本属实 | 第35页 |
2. 针对公共话题的正当评论 | 第35页 |
3. 正当的舆论监督及举报、批评 | 第35-36页 |
4. 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适当克减 | 第36-37页 |
四、基于微博上名誉权侵权纠纷案件裁判规则的思考及建议 | 第37-43页 |
(一) 关于侵权言论及主观过错认定标准 | 第37-39页 |
1. 树立倾向于保护言论自由的裁判思路及立法精神 | 第37-38页 |
2. 宽容视角下不同主观目的微博言论的再区分 | 第38-39页 |
(二) 关于微博上社会评价降低认定标准 | 第39-41页 |
1. 区分人格尊严、名誉感与社会评价的不同 | 第39-40页 |
2、区分虚拟主体和真实主体差异下的社会评价降低的认定 | 第40-41页 |
(三) 关于微博服务提供商义务规则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