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水循环调查与健康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1.1.1 城市水问题现状 | 第11-13页 |
1.1.2 城市生活水循环 | 第13-17页 |
1.1.3 京津冀城市水资源现状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22-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城市生活水循环理论与过程 | 第26-35页 |
2.1 城市生活水循环理论 | 第26-28页 |
2.1.1 生活水循环机理 | 第26-27页 |
2.1.2 生活水循环演变 | 第27页 |
2.1.3 生活水循环特征 | 第27-28页 |
2.2 城市生活水循环过程 | 第28-35页 |
2.2.1 取水过程 | 第28-30页 |
2.2.2 供水过程 | 第30页 |
2.2.3 用水过程 | 第30-31页 |
2.2.4 排水过程 | 第31-33页 |
2.2.5 回用过程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典型城市生活用水调查评价 | 第35-51页 |
3.1 典型城市选取 | 第35-38页 |
3.1.1 研究背景 | 第35-36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36-38页 |
3.2 问卷调查过程 | 第38-41页 |
3.2.1 模型设计 | 第38-39页 |
3.2.2 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3.3 样本统计分析 | 第41-51页 |
3.3.1 外部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3.3.2 用水行为分析 | 第44-48页 |
3.3.3 用水影响因子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城市生活水循环健康评价 | 第51-65页 |
4.1 城市生活水循环健康内涵 | 第51-52页 |
4.2 城市生活水循环健康评价准则 | 第52页 |
4.2.1 安全性 | 第52页 |
4.2.2 保障性 | 第52页 |
4.2.3 高效性 | 第52页 |
4.3 城市生活水循环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57页 |
4.3.1 目标层(A) | 第53页 |
4.3.2 准则层(B) | 第53页 |
4.3.3 指标层(C) | 第53-56页 |
4.3.4 模糊评价法 | 第56-57页 |
4.4 京津冀生活水循环健康评价 | 第57-63页 |
4.4.1 评价指标现状 | 第57-58页 |
4.4.2 评价过程 | 第58-63页 |
4.5 京津冀生活水循环健康诊断 | 第63-65页 |
4.5.1 综合能力诊断 | 第63页 |
4.5.2 重点检查过程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城市生活水循环健康管理 | 第65-74页 |
5.0 水源管理 | 第65-66页 |
5.0.1 地表水取水管理 | 第65页 |
5.0.2 地下水水源地封存 | 第65-66页 |
5.1 供水管网优化管理 | 第66-67页 |
5.2 用水过程的节水管理 | 第67-69页 |
5.2.1 普及节水器具 | 第67-69页 |
5.2.2 改变居民用水结构 | 第69页 |
5.3 生活污水管理 | 第69-71页 |
5.3.1 排污管理 | 第69-70页 |
5.3.2 污水处理管理 | 第70-71页 |
5.4 再生水管理 | 第71-72页 |
5.4.1 家庭废水回用 | 第71-72页 |
5.4.2 雨水回用 | 第72页 |
5.5 价格管理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