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概述 | 第12-14页 |
1.2 PCCP和CFRP的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与进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PCCP设计计算理论 | 第19-29页 |
2.1 PCCP设计方法 | 第19-21页 |
2.1.1 荷载 | 第19页 |
2.1.2 荷载组合 | 第19-20页 |
2.1.3 管道设计准则 | 第20-21页 |
2.2 PCCP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21-28页 |
2.2.1 PCCP计算单元类型 | 第21-23页 |
2.2.2 材料本构模型 | 第23-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PCCP补强加固等级划分原则及等级划分 | 第29-40页 |
3.1 PCCP破坏模式 | 第29-30页 |
3.2 断丝管最终承载力确定方法 | 第30-34页 |
3.2.1 风险等级划分A | 第31-32页 |
3.2.2 风险等级划分B | 第32-33页 |
3.2.3 风险等级划分C | 第33-34页 |
3.2.4 PCCP管风险等级划分原则 | 第34页 |
3.3 PCCP补强加固等级划分 | 第34-39页 |
3.3.1 等级划分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3.3.2 PCCP补强加固等级划分 | 第35-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CFRP补强加固PCCP现场原型试验与室内试验 | 第40-49页 |
4.1 现场原型试验 | 第40-44页 |
4.1.1 试验目的 | 第40-41页 |
4.1.2 管体参数 | 第41页 |
4.1.3 试验方案 | 第41-42页 |
4.1.4 测点布置 | 第42-44页 |
4.2 CFRP与混凝土表面粘接强度试验 | 第44-46页 |
4.2.1 粘接强度测点位置 | 第44页 |
4.2.2 粘接强度测试仪器 | 第44-45页 |
4.2.3 CFRP粘接强度测试结果 | 第45-46页 |
4.3 CFRP拉伸强度与弹性模量试验 | 第46-47页 |
4.3.1 试验过程 | 第46页 |
4.3.2 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4.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原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107页 |
5.1 CFRP加固PCCP有限元模型 | 第49-60页 |
5.1.1 几何尺寸 | 第49-50页 |
5.1.2 单元类型 | 第50-51页 |
5.1.3 本构模型 | 第51-52页 |
5.1.4 材料参数 | 第52页 |
5.1.5 荷载与边界 | 第52-53页 |
5.1.6 层间关系 | 第53页 |
5.1.7 CFRP与混凝土之间的cohesive elements | 第53-57页 |
5.1.8 预应力钢丝模型 | 第57页 |
5.1.9 分析步骤 | 第57-60页 |
5.2 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分析 | 第60-82页 |
5.2.1 CFRP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 第60-63页 |
5.2.2 混凝土内表面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 第63-67页 |
5.2.3 钢筒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 第67-71页 |
5.2.4 混凝土外表面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 第71-75页 |
5.2.5 钢丝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 第75-78页 |
5.2.6 砂浆外表面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 第78-82页 |
5.3 管段各阶段分析 | 第82-103页 |
5.3.1 加压阶段 | 第82-84页 |
5.3.2 断丝25根 | 第84-87页 |
5.3.3 断丝35根 | 第87-90页 |
5.3.4 断丝50根 | 第90-93页 |
5.3.5 断丝60根 | 第93-96页 |
5.3.6 断丝75根 | 第96-100页 |
5.3.7 断丝85根 | 第100-103页 |
5.4 不同CFRP粘贴层数的断丝阈值 | 第103-106页 |
5.4.1 设计准则与分析步骤 | 第103-104页 |
5.4.2 断丝阈值的确定 | 第104-106页 |
5.5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南水北调PCCP断丝管CFRP补强加固效果评价 | 第107-211页 |
6.1 回填覆土分区、计算荷载和参数 | 第107-109页 |
6.1.1 回填覆土分区 | 第107-109页 |
6.1.2 计算荷载 | 第109页 |
6.1.3 计算参数 | 第109页 |
6.2 单元类型及材料本构关系 | 第109-112页 |
6.2.1 单元类型与有限元网格 | 第109-110页 |
6.2.2 土体本构 | 第110-112页 |
6.3 管土相互作用模式与边界条件 | 第112页 |
6.4 模拟分析步骤 | 第112-114页 |
6.5 模拟计算结果 | 第114-155页 |
6.5.1 CFRP应变 | 第114-118页 |
6.5.2 混凝土内表面应变 | 第118-125页 |
6.5.3 钢筒应变 | 第125-133页 |
6.5.4 混凝土外表面应变 | 第133-140页 |
6.5.5 钢丝应变 | 第140-147页 |
6.5.6 砂浆应变 | 第147-155页 |
6.6 加压过程与断丝过程各阶段分析 | 第155-199页 |
6.6.1 加压阶段 | 第155-158页 |
6.6.2 断丝25根 | 第158-163页 |
6.6.3 断丝35根 | 第163-168页 |
6.6.4 断丝45根 | 第168-174页 |
6.6.5 断丝90根 | 第174-180页 |
6.6.6 断丝分别为115根和120根 | 第180-186页 |
6.6.7 断丝分别为125根和130根 | 第186-193页 |
6.6.8 断丝分别为175根和180根 | 第193-199页 |
6.7 PCCP断丝补强加固效果评价 | 第199-210页 |
6.7.1 单层缠丝断丝管补强加固效果评价 | 第199-203页 |
6.7.2 双层缠丝断丝管补强加固效果评价 | 第203-206页 |
6.7.3 单层和双层缠丝PCCP管断丝阈值 | 第206-210页 |
6.8 小结 | 第210-21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11-213页 |
7.1 结论 | 第211-212页 |
7.2 展望 | 第212-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217页 |
作者简介 | 第21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17-218页 |
致谢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