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制动装置论文

地铁车辆制动模块疲劳强度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8页
        1.2.1 振动疲劳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谐响应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8-19页
        1.3.1 论文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论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2 制动模块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分析第20-36页
    2.1 有限元法第20页
    2.2 制动模块结构特点第20-21页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1-25页
    2.4 制动模块强度分析方法第25-29页
        2.4.1 评估标准简介第25-28页
        2.4.2 静强度评估方法第28-29页
        2.4.3 疲劳强度评估方法第29页
    2.5 制动模块强度分析载荷工况第29-30页
    2.6 制动模块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0-34页
        2.6.1 静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0-32页
        2.6.2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2-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制动模块模态和谐响应分析第36-72页
    3.1 制动模块模态分析第36-40页
        3.1.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36-37页
        3.1.2 模态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7-40页
    3.2 制动模块谐响应分析第40-70页
        3.2.1 谐响应分析理论基础第40-42页
        3.2.2 谐响应分析载荷工况第42-43页
        3.2.3 谐响应分析方法的比较第43-46页
        3.2.4 步长对谐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第46-47页
        3.2.5 阻尼对谐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第47-49页
        3.2.6 不同工况下谐响应结果分析第49-70页
    3.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4 改进结构制动模块强度及谐响应分析第72-94页
    4.1 结构改进方案第72-74页
    4.2 改进结构模态计算第74-79页
        4.2.1 改进结构框架结构模态计算第74-76页
        4.2.2 改进结构整体结构模态计算第76-79页
    4.3 改进结构强度计算第79-83页
        4.3.1 静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9-81页
        4.3.2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81-83页
    4.4 改进结构谐响应分析第83-92页
        4.4.1 垂向加速度工况第84-86页
        4.4.2 横向加速度工况第86-89页
        4.4.3 纵向加速度工况第89-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5 改进结构制动模块冲击和振动仿真及试验验证第94-124页
    5.1 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疲劳考核标准第94-97页
        5.1.1 冲击强度考核标准第94-95页
        5.1.2 振动疲劳考核标准第95-97页
    5.2 改进后制动模块冲击强度分析第97-102页
        5.2.1 冲击强度计算方法第97-98页
        5.2.2 冲击强度计算工况第98-99页
        5.2.3 冲击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99-102页
    5.3 改进后制动模块随机振动疲劳分析第102-110页
        5.3.1 材料S-N曲线第102-103页
        5.3.2 频域随机振动疲劳第103-105页
        5.3.3 疲劳失效模型第105页
        5.3.4 基于ASD谱振动疲劳寿命仿真第105-110页
    5.4 改进后制动模块振动与冲击试验验证第110-122页
        5.4.1 试验设备介绍第111页
        5.4.2 试验工装校核第111-114页
        5.4.3 扫频试验第114-119页
        5.4.4 模拟长寿命试验第119-120页
        5.4.5 冲击试验第120-122页
    5.5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4-128页
    6.1 论文结论第124-125页
    6.2 论文展望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中小企业授信现状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识别与规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