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6页
导论第17-29页
    一、选题依据第17-19页
        (一) 选题背景第17-18页
        (二) 选题意义第18-19页
    二、研究现状第19-26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5页
        (三) 研究现状评析第25-26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6-27页
        (一) 研究思路第26页
        (二) 研究方法第26-27页
    四、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第27-29页
        (一) 创新之处第27页
        (二) 主要不足第27-29页
第一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阐释第29-35页
    一、相关基础概念的界定第29-31页
        (一) 共同体第29-30页
        (二) 命运共同体第30-31页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第31-35页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意涵第31-32页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第32-35页
第二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第35-51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第35-40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第35-38页
        (二) 列宁关于共同体的思想与实践第38-40页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性理念第40-45页
        (一)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理念第40-42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理念第42-45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第45-48页
        (一) 和合理念第45-46页
        (二) 大同理想第46-47页
        (三) 天下情怀第47页
        (四) 民本思想第47-48页
    四、西方全球治理思想的有关镜鉴第48-51页
        (一) 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发展第48-49页
        (二) 西方全球治理思想的启示第49-51页
第三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分析第51-57页
    一、适应新全球化时期的时代要求第51-52页
        (一) 有助于引领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第51-52页
        (二) 有助于破解反全球化思潮的阻碍第52页
    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客观需求第52-53页
        (一) 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旧体制的瓦解第52-53页
        (二) 有助于促进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立第53页
    三、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国家诉求第53-55页
        (一) 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第53-54页
        (二) 有助于凸显中国的国际贡献第54-55页
    四、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第55-57页
        (一) 有助于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第55页
        (二) 有助于规避"修昔底德陷阱"第55-57页
第四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多重问题第57-78页
    一、政治方面:极端的国家权力观第57-61页
        (一) 极端国家权力观的具体表现第57-59页
        (二) 极端国家权力观的原因分析第59-61页
    二、经济方面:狭隘的国家利益观第61-66页
        (一) 狭隘国家利益观的具体表现第61-64页
        (二) 狭隘国家利益观的原因分析第64-66页
    三、文化方面:偏执的普世文明观第66-70页
        (一) 偏执普世文明观的具体表现第66-68页
        (二) 偏执普世文明观的原因分析第68-70页
    四、安全方面:片面的一国安全观第70-73页
        (一) 片面国家安全观的具体表现第70-72页
        (二) 片面国家安全观的原因分析第72-73页
    五、生态方面:功利的生态逆持续观第73-78页
        (一) 功利生态逆持续观的具体表现第73-76页
        (二) 功利生态逆持续观的原因分析第76-78页
第五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维建构第78-96页
    一、树立国际权力观,迈向政治共同体第78-81页
        (一) 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第79-80页
        (二) 积极倡导多边思维,进行国际权力重组第80-81页
        (三) 主动培养全球意识,适当让渡国家权力第81页
    二、弘扬共同利益观,迈向经济共同体第81-85页
        (一)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第82页
        (二) 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第82-83页
        (三) 提供优质全球经济公共产品第83页
        (四) 加强政策沟通破除贸易壁垒第83-84页
        (五) 正确处理国际经济义利关系第84-85页
    三、倡导新型文明观,迈向文明共同体第85-88页
        (一) 深刻反思当前的文明碰撞局势第85-86页
        (二) 切实加强不同文明间交流对话第86-87页
        (三) 创新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体制机制第87-88页
        (四) 充分发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有效作用第88页
    四、坚持整体安全观,迈向安全共同体第88-91页
        (一) 以合作谋安全第89-90页
        (二) 以发展促安全第90页
        (三) 以行动求安全第90-91页
    五、构筑全球生态文明体系,迈向生态共同体第91-96页
        (一)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切入点第92页
        (二) 以构建合理的能源结构为突破点第92-93页
        (三) 以各国主动承担责任义务为关键点第93-94页
        (四) 以发挥生态文明智库作用为着力点第94-95页
        (五) 以制定和遵守制度规范为保障点第95-96页
结束语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9页
    (一) 著作类第98-100页
    (二) 期刊类第100-104页
    (三) 报纸类第104-107页
    (四) 电子类第107-108页
    (五) 外文类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11-112页
    一、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论文第111页
    二、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1-112页
附表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诗性思维在绘画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水平提升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