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符号说明及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1.1 粘细菌和纤维堆囊菌简介 | 第16页 |
1.2 木聚糖酶的组成及结构 | 第16-19页 |
1.2.1 半纤维素及木聚糖简介 | 第16-17页 |
1.2.2 木聚糖酶的分类 | 第17页 |
1.2.3 GH11家族木聚糖酶及其特点 | 第17-18页 |
1.2.4 木聚糖酶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1.3 聚丝氨酸连接区(PSL)简介 | 第19-22页 |
1.3.1 不同微生物群体中PSL的分布及特征 | 第19-21页 |
1.3.1.1 Microbulbifer degradans中的PSL | 第19-20页 |
1.3.1.2 Teredinibacter turnerae T7901中的PSL | 第20页 |
1.3.1.3 Microbulbifer degradans 2-40中的PSL | 第20-21页 |
1.3.1.4 其他生物的中的PSL | 第21页 |
1.3.2 PSL区的功能研究 | 第21-22页 |
1.4 耐热酶及应用前景的概述 | 第22-26页 |
1.4.1 影响蛋白质热稳定性的因素 | 第23-25页 |
1.4.1.1 疏水相互作用 | 第23页 |
1.4.1.2 氢键 | 第23-24页 |
1.4.1.3 离子键 | 第24页 |
1.4.1.4 芳香环相互作用 | 第24页 |
1.4.1.5 二硫键 | 第24-25页 |
1.4.2 木聚糖酶的耐热性改造——N-末端氨基酸的替代 | 第25-26页 |
1.5 外切型木聚糖酶和内切型木聚糖酶概述 | 第26-27页 |
1.5.1 糖苷水解酶中的内切和外切酶 | 第26页 |
1.5.2 木聚糖中的外切和内切酶简述 | 第26-27页 |
1.6 本论文工作展开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第二章 Xyn11B聚丝氨酸区截短突变体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 第30-5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2.1.1 使用的菌株和质粒 | 第31-32页 |
2.1.2 培养基的配置 | 第32页 |
2.1.3 常用试剂 | 第32-33页 |
2.1.3.1 溶液配置 | 第32-33页 |
2.1.4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4-43页 |
2.2.1 Xyn11B PSL位置的选择 | 第34页 |
2.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9页 |
2.2.3 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39-41页 |
2.2.3.1 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39页 |
2.2.3.2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39-41页 |
2.2.4 PSL截短体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41-43页 |
2.2.4.1 截短体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41页 |
2.2.4.2 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41页 |
2.2.4.3 温度耐受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2.2.4.4 最适pH的测定 | 第42页 |
2.2.4.5 pH耐受性的测定 | 第42页 |
2.2.4.6 Km及Vmax的测定 | 第42页 |
2.2.4.7 酶解产物的TLC分析 | 第42-43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56页 |
2.3.1 不同长度PSL的Xyn11B突变体的构建 | 第43-44页 |
2.3.2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4-46页 |
2.3.3 PSL截短体酶学性质的分析 | 第46-56页 |
2.3.3.1 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47页 |
2.3.3.2 木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7页 |
2.3.3.3 PSL截短突变体蛋白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2.3.3.4 截短体蛋白温度耐受性的测定 | 第48-50页 |
2.3.3.5 最适pH的测定 | 第50-52页 |
2.3.3.6 pH耐受性的测定 | 第52-53页 |
2.3.3.7 Km及Vmax的测定 | 第53-55页 |
2.3.3.8 酶解产物的TLC分析 | 第55-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Xyn11B催化域N-端序列影响热稳定性的机理研究 | 第58-82页 |
3.1 生物信息学预测Xyn11B的三级结构 | 第5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3.2.1 菌株及质粒 | 第59页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3.2.2.1 主要溶液 | 第59-60页 |
3.2.2.2 常用试剂盒、工具酶及试剂 | 第60页 |
3.2.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3.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0-62页 |
3.3.2 包涵体目的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62-63页 |
3.3.3 变性包涵体蛋白的复性 | 第6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3-80页 |
3.4.1 D111与T131高温处理之后的产物分析 | 第63-64页 |
3.4.2 Y123的构建、纯化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64-67页 |
3.4.2.1 Y123位置的选择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4-65页 |
3.4.2.2 Y123蛋白的纯化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65-67页 |
3.4.3 Xyn11B-S突变体的构建、纯化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67-69页 |
3.4.3.1 Xyn11B-S突变体的构建 | 第68页 |
3.4.3.2 Xyn11B-S蛋白的纯化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68-69页 |
3.4.4 Y126A/Y130A和Y130A的构建、纯化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69-72页 |
3.4.4.1 Y126A/Y130A和Y130A突变体的构建 | 第70-71页 |
3.4.4.2 Y126A/Y130A和Y130A蛋白的纯化及最适温度测定 | 第71-72页 |
3.4.5 W346A突变体构建、纯化及最适温度测定 | 第72-74页 |
3.4.5.1 W346A突变体构建 | 第72-73页 |
3.4.5.2 W346A蛋白纯化及最适温度测定 | 第73-74页 |
3.4.6 截短体高温处理后的酶活测定及产物分析 | 第74-75页 |
3.4.6.1 截短体的热稳定性检测 | 第74-75页 |
3.4.7 耐热改造突变体的构建、纯化和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75-80页 |
3.4.7.1 耐热改造突变体的构建 | 第76页 |
3.4.7.2 耐热改造突变体蛋白的纯化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76-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Xyn11B催化域中插入序列loop2对酶解产物谱的影响 | 第82-9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82-83页 |
4.1.1 菌株及质粒 | 第82-83页 |
4.1.2 培养基 | 第83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83页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83-86页 |
4.2.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3-86页 |
4.2.1.1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83-84页 |
4.2.1.2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 第84-85页 |
4.2.1.3 PCR产物的切胶回收 | 第85页 |
4.2.1.4 质粒酶切及片段的胶回收 | 第85页 |
4.2.1.5 载体片段与基因片段的连接 | 第85-86页 |
4.2.1.6 重组表达载体的筛选 | 第86页 |
4.2.2 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86页 |
4.2.2.1 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86页 |
4.2.2.2 目的蛋白纯化 | 第86页 |
4.2.2.3 酶解产物的TLC分析 | 第8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6-89页 |
4.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6-87页 |
4.3.2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87-88页 |
4.3.3 Xyn11B-S2降解桦木木聚糖的产物图谱 | 第88-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附录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