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Mg-Al合金纳米化制备以及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对其的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4页
    1.1 氢能及储氢技术概述第12页
    1.2 金属合金的储氢机理第12-13页
    1.3 Mg基储氢材料的改性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2.1 Mg基储氢材料研究进展第14-18页
        2.1.1 纳米化对镁基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第14-15页
        2.1.2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纳米级复合材料储氢第15-16页
        2.1.3 过渡族金属元素对镁基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第16-17页
        2.1.4 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第17-18页
    2.2 理论依据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20-26页
    3.1 实验仪器以及实验原料第20-21页
    3.2 样品制备与表征第21-26页
        3.2.1 常压烧结工艺第21页
        3.2.2 机械合金化第21-22页
        3.2.3 X射线衍射分析第22页
        3.2.4 样品微观形貌的表征第22-23页
        3.2.5 高压吸放氢测试第23-24页
        3.2.6 自动P-C-T测试系统第24页
        3.2.7 DSC测试第24-26页
第四章 Mg-Al合金纳米化制备及球磨时间对其储氢性能的影响第26-40页
    4.1 实验方法第2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26-39页
        4.2.1 合金的表面形貌分析第26-29页
        4.2.2 合金的相结构分析第29-31页
        4.2.3 合金变温吸放氢动力学行为分析第31-32页
        4.2.4 合金热力学性能第32-36页
        4.2.5 合金在不同球磨时问段的氢化/脱氢XRD物相分析第36-38页
        4.2.6 合金在不同球磨时问段的DSC曲线第38-39页
    4.3 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石墨烯负载Y_2O_3的制备及其对于Mg-Al合金的改性研究第40-58页
    5.1 实验方法第40-41页
        5.1.1 制备Mg-Al合金第40页
        5.1.2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负载过渡族金属氧化物Y_2O_3第40-41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41-56页
        5.2.1 合金相结构XRD分析第41-45页
        5.2.2 合金的表面形貌分析第45-47页
        5.2.3 合金动力学行为第47-49页
        5.2.4 合金恒温氢化/脱氢行为第49-52页
        5.2.5 不同工艺处理样品的变温氢化/脱氢曲线对比第52-54页
        5.2.6 合金热力学性能第54-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石墨烯负载V_2O_3的制备及其对于Mg-Al合金的改性研究第58-73页
    6.1 实验方法第58-59页
        6.1.1 制备Mg-Al合金第58页
        6.1.2 石墨烯负载过渡族金属氧化物V_20_3第58-59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59-71页
        6.2.1 合金形貌分析第59-61页
        6.2.2 合金相结构XRD分析第61-65页
        6.2.3 合金PCT储氢性能第65-67页
        6.2.4 合金变温吸放氢动力学行为第67-69页
        6.2.5 合金热力学性能第69-71页
    6.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73-76页
    7.1 纳米级Mg-Al合金的制备及球磨时间对其储氢性能的影响第73页
    7.2 石墨烯负载Y_2O_3的制备及其对于Mg-Al合金的改性研究第73-74页
    7.3 石墨烯负载V_2O_3的制备及其对于Mg-Al合金的改性研究第74-75页
    7.4 工作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问发表的论文情况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3D钙钛矿材料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下一篇:铬钙离子掺杂钇铝石榴石晶体光学性质及其第一性原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