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顶头孢霉菌转化平台的优化及其Ku70同源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10-23页
    1.1 顶头孢霉菌和头孢菌素C第10-13页
        1.1.1 顶头菌素应用发展第10-11页
        1.1.2 顶头菌素C合成路线第11-13页
    1.2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PEG介导的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2.2 由农杆菌所介导的转化技术研究进展(ATMT)第13-15页
        1.2.3 其他的转化方法第15页
    1.3 Ku同源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5-21页
        1.3.1 Ku同源基因的作用机理第16-18页
        1.3.2 在丝状真菌中敲除Ku同源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3.3 顶头孢霉菌Ku同源基因敲除的意义和可行性第18-19页
        1.3.4 构建顶头孢霉菌Ku同源基因敲除菌株的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4.1 敲除载体的构建第20-21页
            1.3.4.2 敲除载体的真菌转化第21页
    1.4 顶头孢霉菌Ku同源基因敲除的意义和可行性第21-23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23-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6页
        2.1.1 菌种、质粒与引物第23页
            2.1.1.1 菌种第23页
            2.1.1.2 质粒第23页
            2.1.1.3 引物第23页
        2.1.2 实验制剂、试剂盒与酶第23-24页
        2.1.3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1.4 溶液配制第25-26页
        2.1.5 培养基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4页
        2.2.1 菌丝体的获得方法第26页
        2.2.2 原生质体的获得方法第26-27页
        2.2.3 血球计数板计数方法第27页
        2.2.4 原生质体再生方法第27页
        2.2.5 原生质体再生率考察方法第27页
        2.2.6 菌丝形态定量分析方法第27-28页
        2.2.7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8页
        2.2.8 质粒pYG233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第28页
        2.2.9 顶头孢霉工业生产菌1-D1在博莱霉素上的抗性测试第28-29页
        2.2.10 PEG-CaCl_2介导的顶头孢霉菌原生质体转化第29页
        2.2.11 顶头孢霉菌转化株基因组提取第29页
        2.2.12 顶头孢霉菌转化株的PCR鉴定第29-30页
        2.2.13 顶头孢霉菌Ku基因5'端和3'端序列的获得第30-31页
        2.2.14 启动子和抗性基因序列的获得第31-32页
        2.2.15 T-载体连接反应第32页
        2.2.16 连接产物转化以及蓝白斑筛选的方法第32页
        2.2.17 Ku基因5'端序列和ppt的拼接第32-33页
        2.2.18 双酶切连接法拼接Ku的3'端基因第33-34页
第3章 顶头孢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第34-44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3.2.1 酶种类和复配比对顶头孢霉菌原生质体释放量的影响第34-35页
        3.2.2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率的影响第35-37页
        3.2.3 菌丝形态分型以及不同菌型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第37-41页
            3.2.3.1 顶头孢霉菌丝形态分析第37-39页
            3.2.3.2 不同菌丝形态对原生质体的影响第39-41页
        3.2.4 涂布和再生培养基的影响第41-42页
    3.3 结果讨论第42-43页
    3.4 本章总结第43-44页
第4章 顶头孢霉菌原生质体转化第44-48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4.2.1 关于顶头孢霉菌工业生产种1-D1在博莱霉素上的抗性检测第44页
        4.2.2 关于顶头孢霉菌原生质体的转化第44-45页
        4.2.3 关于转化的顶头孢霉菌基因组提取第45-46页
        4.2.4 顶头孢霉菌转化株的PCR鉴定第46-47页
    4.3 讨论第47页
    4.4 本章总结第47-48页
第5章 Ku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第48-58页
    5.1 前言第48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6页
        5.2.1 Ku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基因的获得第48-49页
        5.2.2 Ku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基因的测序第49-51页
        5.2.3 抗性基因的获得第51-53页
        5.2.4 抗性基因的测序第53-54页
        5.2.5 目的序列依次拼接第54-5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5.4 本章总结第57-5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介孔材料分离组氨酸二肽技术研究
下一篇:新型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与跑道池耦合系统的设计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