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东大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及相关理论 | 第12-17页 |
2.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 第12-14页 |
2.1.1 战略管理界定 | 第12页 |
2.1.2 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2.1.3 战略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13页 |
2.1.4 我国战略管理的起步与发展 | 第13-14页 |
2.2 战略分析工具 | 第14-17页 |
2.2.1 PESTEL理论 | 第14-15页 |
2.2.2 SW0T理论 | 第15-16页 |
2.2.3 “五力模型”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东大冶金”现状和发展环境分析 | 第17-26页 |
3.1 “东大冶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第17-19页 |
3.1.1 “东大冶金”概况 | 第17页 |
3.1.2 “东大冶金”的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3.1.3 “东大冶金”的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第19-22页 |
3.2.1 政治与法律环境 | 第20页 |
3.2.2 经济环境 | 第20页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第20-21页 |
3.2.4 生态环境 | 第21页 |
3.2.5 技术环境 | 第21-22页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第22-26页 |
3.3.1 企业资源 | 第22-23页 |
3.3.2 企业能力 | 第23页 |
3.3.3 核心竞争力 | 第23-24页 |
3.3.4 经营现状 | 第24页 |
3.3.5 社会责任 | 第24-25页 |
3.3.6 企业文化 | 第25-26页 |
第四章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分析 | 第26-33页 |
4.1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SWOT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4.2 “东大冶金”的SWOT因素序列组合分析 | 第27-29页 |
4.2.1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的优势分析 | 第27页 |
4.2.2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的劣势分析 | 第27-28页 |
4.2.3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的外部机会分析 | 第28-29页 |
4.2.4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的外部威胁分析 | 第29页 |
4.3 “东大冶金”的“五力”分析 | 第29-33页 |
4.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29页 |
4.3.2 购买者议价能力 | 第29页 |
4.3.3 潜在进入者威胁 | 第29-30页 |
4.3.4 替代品压力 | 第30页 |
4.3.5 行业竞争现状 | 第30-33页 |
第五章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的完善 | 第33-39页 |
5.1 “东大冶金”目前的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5.1.1 “东大冶金”目前的发展战略 | 第33页 |
5.1.2 “东大冶金”目前发展战略的缺陷 | 第33-34页 |
5.2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的完善 | 第34-39页 |
5.2.1 发展战略完善的基本原则 | 第34页 |
5.2.2 战略定位的完善 | 第34-36页 |
5.2.3 目标体系的完善 | 第36-38页 |
5.2.4 新旧发展战略的联系与区别 | 第38-39页 |
第六章 “东大冶金”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 | 第39-45页 |
6.1 完善管理机制 | 第39-41页 |
6.1.1 创新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 第39页 |
6.1.2 加强发展战略执行力度 | 第39-40页 |
6.1.3 提高执行控制机制 | 第40页 |
6.1.4 强化整体业务管理体系 | 第40-41页 |
6.1.5 健全战略实施激励机制 | 第41页 |
6.2 开展技术创新 | 第41-42页 |
6.3 加强专利管理 | 第42页 |
6.3.1 牢固树立专利意识和法制观念 | 第42页 |
6.3.2 建立行之有效的专利保护和管理的制度 | 第42页 |
6.3.3 将专利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 | 第42页 |
6.4 建立保障体系 | 第42-45页 |
6.4.1 人力资源 | 第42-43页 |
6.4.2 市场信息 | 第43页 |
6.4.3 文化建设 | 第43-44页 |
6.4.4 部门协作 | 第44-4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5-4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4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