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考虑土—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谱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地震灾害及桥梁抗震的意义第12-14页
    1.2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第14-17页
        1.2.1 静力法第14-15页
        1.2.2 反应谱法第15-16页
        1.2.3 时程分析法第16页
        1.2.4 随机地震分析法第16-17页
    1.3 本文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土—基础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与模型第18-29页
    2.1 子结构法第18-20页
    2.2 简化分析模型第20-22页
        2.2.1 Penzien模型第20-21页
        2.2.2 NIST模型第21-22页
    2.3 本文所用模型及参数第22-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独塔斜拉桥有限元模型及成桥状态的内力计算第29-52页
    3.1 工程概况第29-32页
        3.1.1 结构形式第29-31页
        3.1.2 场地与地质情况第31-32页
    3.2 有限元分析模型第32-42页
        3.2.1 完全固结模型第34-35页
        3.2.2 分布式弹簧阻尼模型第35-39页
        3.2.3 集中弹簧阻尼模型第39-42页
    3.3 成桥状态内力计算第42-51页
        3.3.1 坐标系统第44-45页
        3.3.2 计算结果第45-51页
    3.4 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独塔斜拉桥的自振特性第52-65页
    4.1 概述第52页
    4.2 自振特性计算结果第52-63页
    4.3 结果分析第63-65页
第5章 地震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方法简介及地震波的选取第65-74页
    5.1 反应谱基本原理第65-67页
        5.1.1 地震作用分量组合第66-67页
        5.1.2 振型组合方法第67页
    5.2 时程分析基本原理第67-70页
        5.2.1 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第67-68页
        5.2.2 结构阻尼第68-70页
    5.3 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第70-73页
        5.3.1 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的调整第70-71页
        5.3.2 修正后卧龙波加速度时程曲线第71-72页
        5.3.3 修正后卧龙波加速度反应谱第72-73页
    5.4 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独塔斜拉桥的地震反应谱分析第74-106页
    6.1 引言第74页
    6.2 反应谱分析结果第74-97页
        6.2.1 完全固结模型第74-82页
        6.2.2 分布式弹簧阻尼模型第82-89页
        6.2.3 集中弹簧阻尼模型第89-97页
    6.3 结果检算第97-99页
    6.4 结果分析第99-105页
        6.4.1 不同模型位移对比第99-101页
        6.4.2 不同模型内力对比第101-103页
        6.4.3 不同模型应力对比第103-105页
    6.5 小结第105-106页
第7章 独塔斜拉桥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第106-131页
    7.1 引言第106页
    7.2 时程分析结果第106-119页
        7.2.1 完全固结模型第106-110页
        7.2.2 布式弹簧阻尼模型第110-115页
        7.2.3 集中弹簧阻尼模型第115-119页
    7.3 时程与反应谱分析结果对比第119-130页
        7.3.1 位移结果比较第119-121页
        7.3.2 内力结果比较第121-128页
        7.3.3 应力结果比较第128-130页
    7.4 小结第130-131页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土开发型铁路的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下一篇:激光放大传输模拟系统中远场聚焦分辨率提升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