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基本思路及逻辑结构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2. 保险监管与费率市场化的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2.1 保险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 | 第19-22页 |
2.2 保险费率市场化理论基础:规制中的政府失灵现象 | 第22-25页 |
3. 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及发展历程 | 第25-32页 |
3.1 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 | 第25-29页 |
3.1.1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3.1.2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 | 第27-29页 |
3.2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回顾 | 第29-32页 |
3.2.1 统颁阶段 | 第29页 |
3.2.2 探索阶段 | 第29-30页 |
3.2.3 行业统一阶段 | 第30页 |
3.2.4 调整阶段 | 第30-32页 |
4 国外车险市场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32-42页 |
4.1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车险市场改革情况 | 第32-35页 |
4.1.1 改革动因 | 第33页 |
4.1.2 改革措施 | 第33-34页 |
4.1.3 改革后的市场反应 | 第34-35页 |
4.2 日本车险市场改革情况 | 第35-37页 |
4.2.1 改革动因 | 第35-36页 |
4.2.2 改革措施 | 第36页 |
4.2.3 改革后的市场反应 | 第36-37页 |
4.3 韩国车险市场改革情况 | 第37-40页 |
4.3.1 改革动因 | 第37-38页 |
4.3.2 改革措施 | 第38页 |
4.3.3 改革后的市场反应 | 第38-40页 |
4.4 经验与启示 | 第40-42页 |
4.4.1 行业协会在改革中起重要作用 | 第40页 |
4.4.2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应该逐步实施 | 第40-41页 |
4.4.3 市场化改革离不开科学的保险监管 | 第41-42页 |
5.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内容及试点效果评价 | 第42-49页 |
5.1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内容 | 第42-46页 |
5.1.1 改革目标 | 第42页 |
5.1.2 改革实施步骤 | 第42-43页 |
5.1.3 改革举措 | 第43-46页 |
5.2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效果评价 | 第46-49页 |
5.2.1 行业的技术水平和风险管控水平提升 | 第46-47页 |
5.2.2 业务结构得到优化 | 第47页 |
5.2.3 保险行业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 | 第47-48页 |
5.2.4 车险的社会管理价值提升 | 第48-49页 |
6 费率市场化背景下车险监管面临的挑战 | 第49-55页 |
6.1 对费率系数的使用情况监管困难 | 第49-50页 |
6.2 应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准备不足 | 第50页 |
6.3 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 第50-52页 |
6.3.1 准入制度较为严格 | 第50-52页 |
6.3.2 退出机制不完善 | 第52页 |
6.4 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52-53页 |
6.5 行业协会作用缺失 | 第53-55页 |
7. 费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车险市场监管策略选择 | 第55-64页 |
7.1 健全车险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 | 第55-57页 |
7.1.1 改革市场准入机制 | 第55-56页 |
7.1.2 完善退出机制 | 第56页 |
7.1.3 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 第56-57页 |
7.2 完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体系 | 第57-61页 |
7.2.1 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管 | 第57-58页 |
7.2.2 改进市场行为监管 | 第58-59页 |
7.2.3 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 | 第59-60页 |
7.2.4 强化监管制度建设 | 第60-61页 |
7.3 充分发挥行业和社会的监管作用 | 第61-64页 |
7.3.1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第61-62页 |
7.3.2 充分借助社会监管力量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