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和车身的部件与构件论文

车门动静态特性分析及试验验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1 国内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现状第13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2章 车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5-22页
    2.1 有限单元法理论第15-18页
        2.1.1 有限单元法简介第15-16页
        2.1.2 有限元分析法基本步骤第16-17页
        2.1.3 有限元法优点第17-18页
    2.2 车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第18-20页
        2.2.1 网格划分标准第18-19页
        2.2.2 单元属性的设置第19-20页
        2.2.3 车门部件连接关系的确定第20页
    2.3 车门的有限元模型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试验中关键问题的探讨与解决第22-31页
    3.1 试验误差分析与注意事项第22-23页
        3.1.1 弯曲刚度试验中的误差种类第22-23页
        3.1.2 模态试验中的注意事项第23页
    3.2 弯扭刚度值计算方法第23-27页
        3.2.1 弯曲刚度值的计算方法第23-25页
        3.2.2 扭转刚度值的算法第25-26页
        3.2.3 模态分析方法第26-27页
    3.3 试验系统组成第27-30页
        3.3.1 刚度试验系统组成第27-28页
        3.3.2 模态试验系统组成第28-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车门刚度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第31-43页
    4.1 刚度评价计算方法第31-32页
        4.1.1 车门弯曲刚度分析第31页
        4.1.2 车门扭转刚度分析第31-32页
    4.2 车门弯曲刚度分析第32-35页
        4.2.1 乘客门(不带玻璃)弯曲刚度仿真分析第32-34页
        4.2.2 仿真结果分析第34-35页
    4.3 弯曲刚度试验验证第35-38页
        4.3.1 测试条件第35-37页
        4.3.2 测试结果分析第37页
        4.3.3 弯曲刚度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第37-38页
    4.4 扭转刚度仿真分析第38-40页
        4.4.1 乘客门不带玻璃扭转刚度仿真分析第38-39页
        4.4.2 扭转刚度仿真结果分析第39-40页
    4.5 扭转刚度试验分析第40-42页
        4.5.1 测试条件第40-41页
        4.5.2 测试结果分析第41页
        4.5.3 扭转刚度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第41-42页
    4.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车门模态分析及试验第43-52页
    5.1 有限元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第43-44页
    5.2 乘客门有限元模态分析第44-47页
        5.2.1 边界条件和模态计算第44-45页
        5.2.2 模态结果分析第45-47页
    5.3 乘客门模态试验验证第47-50页
        5.3.1 模态试验原理第47-48页
        5.3.2 模态试验准备第48页
        5.3.3 传感器布置与几何图第48-49页
        5.3.4 数据采集第49页
        5.3.5 模态分析步骤和结果第49-50页
        5.3.6 模态试验结果分析第50页
    5.4 有限元模态与实验模态结果对比第50-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桥面铺装设计指标近似计算方法
下一篇: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