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铁基氟化物作为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锂离子电池与正极材料概述第13-18页
        1.2.1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3-14页
        1.2.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14-15页
        1.2.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5-18页
            1.2.3.1 LiCo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6-17页
            1.2.3.2 LiMn2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7页
            1.2.3.3 LiFeP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7页
            1.2.3.4 其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7-18页
    1.3 钠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概述第18-22页
        1.3.1 钠离子电池第18-19页
        1.3.2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9-22页
            1.3.2.1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9-20页
            1.3.2.2 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0-21页
            1.3.2.3 NASICON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1-22页
            1.3.2.4 其他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2页
    1.4 铁基氟化物正极材料第22-29页
        1.4.1 FeF_3正极材料第22-25页
        1.4.2 FeF_3·0.33H_2O正极材料第25-26页
        1.4.3 FeF_3·0.5H_2O正极材料第26-27页
        1.4.4 其他铁基氟化物正极材料第27-29页
    1.5 材料制备方法第29页
        1.5.1 溶胶凝胶法第29页
        1.5.2 微波辅助溶剂热法第29页
    1.6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31-43页
    2.1 实验药品与设备第31-33页
        2.1.1 实验药品第31-32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2-33页
    2.2 材料制备方法第33-34页
        2.2.1 溶胶凝胶法第33-34页
        2.2.2 微波辅助溶剂热法第34页
    2.3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第34-39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34-35页
        2.3.2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35页
        2.3.3 透射电镜分析(TEM)第35-36页
        2.3.4 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第36-38页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8-39页
    2.4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9-43页
        2.4.1 电极极片制备第39页
        2.4.2 电池的装配第39-40页
        2.4.3 电池的充放电测试第40页
        2.4.4 循环伏安测试(CV)第40页
        2.4.5 恒电流间歇滴定测试(GITT)第40-43页
第3章 FeF_3·x H_2O/G的制备、结构及锂电性能研究第43-51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FeF_3·x H_2O/G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4页
    3.3 FeF_3·x H_2O/G复合正极材料的表征第44-47页
        3.3.1 扫描电镜 (SEM) 和透射电镜 (TEM) 分析第44-45页
        3.3.2 介孔结构分析第45-46页
        3.3.3 XRD分析第46-47页
    3.4 FeF_3·x H_2O/G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7-50页
        3.4.1 循环伏安测试第47-48页
        3.4.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FeF_3/G的制备、结构及锂电性能研究第51-59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FeF_3/G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1-52页
    4.3 FeF_3/G复合材料的的表征第52-54页
        4.3.1 SEM分析和TEM分析第52-53页
        4.3.2 XRD分析第53-54页
        4.3.3 FT-IR分析第54页
    4.4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4-57页
        4.4.1 基于可逆转换反应的电化学性能第55-56页
        4.4.2 基于嵌入/脱出反应的电化学性能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FeF_3/G的钠离子反应动力学与钠电性能研究第59-66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恒电流间歇滴定分析测定FeF_3/G的钠离子反应动力学第59-61页
    5.3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FeF_3/G的电化学性能第61-64页
        5.3.1 循环伏安测试第61-62页
        5.3.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2-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6章 FeF_3·0.5H_2O-G的制备、结构及钠电性能研究第66-73页
    6.1 引言第66-67页
    6.2 FeF_3·0.5H_2O-G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7页
    6.3 FeF_3·0.5H_2O-G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第67-71页
        6.3.1 XRD分析第67-68页
        6.3.2 SEM分析和TEM分析第68-70页
        6.3.3 介孔结构分析第70-71页
    6.4 FeF_3·0.5H_2O-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71-72页
    6.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结论第73-74页
    7.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8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修饰及与铅酸电池混合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脱氢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