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0页 |
1.1 氢能概述 | 第13-14页 |
1.1.1 氢能的特点 | 第13页 |
1.1.2 氢能的用途 | 第13页 |
1.1.3 氢气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1.2 常用储氢方法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加压压缩储氢技术 | 第14页 |
1.2.2 低温液化储氢技术 | 第14页 |
1.2.3 碳质材料储氢技术 | 第14-15页 |
1.2.4 金属合金储氢 | 第15页 |
1.2.5 络合物储氢 | 第15页 |
1.2.6 玻璃微球储氢 | 第15-16页 |
1.3 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技术综述 | 第16-20页 |
1.3.1 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背景 | 第16页 |
1.3.2 环烷芳烃储氢能力比较 | 第16-17页 |
1.3.3 液态有机氢化物循环 | 第17-20页 |
1.4 储氢介质甲基环己烷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1.4.1 MCH脱氢催化剂 | 第21-24页 |
1.4.2 甲基环己烷脱氢催化剂载体的比较 | 第24-25页 |
1.4.3 甲基环己烷释氢速率比较 | 第25-26页 |
1.4.4 甲基环己烷脱氢反应器比较 | 第26-28页 |
1.5 甲基环己烷脱氢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28-37页 |
1.5.1 MCH在Pt/Al_2O_3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 | 第29-34页 |
1.5.2 在Pt-Re/ Al_2O_3催化剂上MCH脱氢动力学 | 第34-37页 |
1.6 甲基环己烷催化脱氢技术发展趋势 | 第37页 |
1.7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7-40页 |
1.7.1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37-38页 |
1.7.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40-49页 |
2.1 脱氢催化剂设计 | 第40-44页 |
2.1.1 活性组分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40-41页 |
2.1.2 活性组分负载方法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41-44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44-46页 |
2.2.1 载体的制备方法 | 第44-45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45-46页 |
2.3 催化剂的活化方法 | 第46-47页 |
2.3.1 催化剂活化装置 | 第46-47页 |
2.3.2 催化剂活化的操作方法 | 第47页 |
2.4 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47-48页 |
2.5 催化剂的脱氢反应活性评价方法 | 第48页 |
2.6 反应产物检测及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第3章 Ni/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氢性能研究 | 第49-63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3.2.2 催化剂载体γ-Al_2O_3的制备 | 第51页 |
3.2.3 氨水沉淀体系中Ni/γ-Al_2O_3的制备 | 第51-52页 |
3.2.4 无水乙醇溶液体系中Ni/γ-Al_2O_3的制备 | 第5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3.3.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52-55页 |
3.3.2 催化剂对MCH气相脱氢的反应性能评价 | 第55-61页 |
3.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Ni-Cu/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氢性能研究 | 第63-74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4-65页 |
4.2.2 活性氧化铝载体的制备 | 第65页 |
4.2.3 共沉淀法(CM法) | 第65页 |
4.2.4 浸渍法(IM法) | 第65页 |
4.2.5 共沉淀—浸渍法(CIM法) | 第6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4.3.1 共沉淀法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66页 |
4.3.2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66-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Ni-Pt/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74-83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5.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74-75页 |
5.2.2 γ-Al_2O_3的制备 | 第75页 |
5.2.3 Ni-Pt/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75-76页 |
5.2.4 脱氢反应性能评价的基本工艺条件 | 第76页 |
5.2.5 反应产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76页 |
5.2.6 催化剂的表征 | 第7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1页 |
5.3.1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76-79页 |
5.3.2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79-81页 |
5.3.3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 第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Ni-Cu/CCA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氢性能研究 | 第83-98页 |
6.1 引言 | 第83-8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4-86页 |
6.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84-85页 |
6.2.2 活性氧化铝(γ-Al_2O_3)载体的制备 | 第85页 |
6.2.3 覆炭氧化铝载体(CCA)的制备 | 第85页 |
6.2.4 Ni/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85页 |
6.2.5 Ni/CCA和Ni-Cu/CCA催化剂的制备 | 第85-86页 |
6.3 催化剂的表征手段 | 第86页 |
6.4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86页 |
6.5 反应产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6.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7-96页 |
6.6.1 催化剂载体的表征结果 | 第87-89页 |
6.6.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89-92页 |
6.6.3 甲基环己烷气相脱氢反应性能评价 | 第92-96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7.1 结论 | 第98-99页 |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99页 |
7.3 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