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班会活动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 主题班会 | 第10-11页 |
(二) 活动化 | 第11页 |
(三) 行动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主题班会的特征与价值 | 第19-25页 |
一、主题班会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一) 针对性 | 第19页 |
(二) 参与性 | 第19-20页 |
(三) 多样性 | 第20页 |
二、主题班会的价值 | 第20-25页 |
(一) 增强班级育人管理 | 第20-22页 |
(二)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 第22-23页 |
(三)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当前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一、目标不明确 | 第25-26页 |
二、内容抽象化 | 第26-27页 |
三、形式不合理 | 第27-29页 |
四、效果不明显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小学主题班会活动化的实践探索 | 第32-55页 |
一、科学确定主题班会目标 | 第32-34页 |
(一) 目标的独特性 | 第32-33页 |
(二) 目标的针对性 | 第33-34页 |
二、系统编排主题班会内容 | 第34-36页 |
(一) 顺序性 | 第35-36页 |
(二) 整体性 | 第36页 |
三、灵活选择主题班会形式 | 第36-47页 |
(一) 模拟扮演式 | 第37-40页 |
(二) 现场体验式 | 第40-42页 |
(三) 故事渲染式 | 第42-44页 |
(四) 成果汇报式 | 第44-47页 |
四、适时拓展主题班会空间 | 第47-55页 |
(一) 室内 | 第47-49页 |
(二) 室外 | 第49-51页 |
(三) 校外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小学主题班会活动化研究的经验和反思 | 第55-62页 |
一、成绩与经验 | 第55-58页 |
(一) 丰富学生生活,促进个性成长 | 第55-56页 |
(二) 结合学校特色,扩大研究视野 | 第56-57页 |
(三) 适度开展活动,注重活动实效 | 第57-58页 |
二、问题与困惑 | 第58-59页 |
(一) 学校管理制度保障不足 | 第58-59页 |
(二) 教师精力投入难以保证 | 第59页 |
(三) 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不够 | 第59页 |
三、建议与对策 | 第59-62页 |
(一) 强化学校的激励机制 | 第59-60页 |
(二) 发挥优秀班主任作用 | 第60-61页 |
(三) 争取家长群体的支持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