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价值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7页 |
·德育及先秦儒家德育思想 | 第14-15页 |
·德育的涵义 | 第14页 |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内涵 | 第14-15页 |
·价值与德育价值 | 第15-17页 |
·价值 | 第15-16页 |
·德育价值 | 第16-17页 |
3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体系及其产生背景 | 第17-28页 |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体系 | 第17-25页 |
·教化为先的德育原则 | 第17-18页 |
·仁义礼智信的德育内容 | 第18-21页 |
·教化和修身的德育方式 | 第21-23页 |
·治世成仁的德育目的 | 第23-25页 |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25-28页 |
·封建萌芽的经济背景 | 第25页 |
·礼崩乐坏的政治背景 | 第25-26页 |
·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 | 第26-28页 |
4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评价 | 第28-33页 |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优秀成分 | 第28-29页 |
·对国家和民族的公忠思想 | 第28页 |
·明辨大义与私利的功利思想 | 第28-29页 |
·表里如一的诚信之道 | 第29页 |
·敬老爱幼的人伦公理 | 第29页 |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第29-33页 |
·专制的人治社会影响德治思想的实现 | 第30-31页 |
·偏向统治阶级利益束缚了民众思想 | 第31-32页 |
·用道德约束代替法制建设 | 第32-33页 |
5 先秦儒家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33-42页 |
·在社会层面的价值作用 | 第33-35页 |
·有助于传统优秀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 第33-34页 |
·有助于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 | 第34-35页 |
·有助于构建诚信为本的和谐社会 | 第35页 |
·在学校德育层面的价值作用 | 第35-39页 |
·有利于把德育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 第36-37页 |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 | 第37-38页 |
·有利于开展课堂内外结合的德育模式 | 第38-39页 |
·在家庭伦理层面的价值作用 | 第39-42页 |
·有助于促进家庭伦理关系形成 | 第39-40页 |
·有助于促进家庭道德教育模式的确立 | 第40-42页 |
6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