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应用 | 第16-17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 | 第17-18页 |
·植物蛋白提取技术 | 第18-19页 |
·双向电泳技术 | 第19-21页 |
·质谱检测蛋白质技术 | 第21-22页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铅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理情况的影响 | 第24-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25页 |
·铅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影响的生长指标测定 | 第24页 |
·铅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影响的生理指标测定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铅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5-28页 |
·铅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向日葵幼苗蛋白质的提取技术及双向电泳体系的研究 | 第32-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TCA-丙酮提取法 | 第32页 |
·Tris饱和酚提取法 | 第32页 |
·水溶法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不同提取方法蛋白定量 | 第32-33页 |
·不同浓度分离胶和不同提取方法的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 第33-34页 |
·双向电泳体系的研究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不同提取方法对双向电泳影响 | 第36页 |
·不同浓度分离胶对SDS-PAGE凝胶电泳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聚焦时间对双向电泳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上样量对双向电泳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不同浓度铅胁迫下向日葵幼苗的蛋白质结构与蛋白质表达的研究 | 第38-50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1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检测不同浓度铅胁迫后向日葵幼苗的蛋白二级结构 | 第38-39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向日葵幼苗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 第39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向日葵幼苗的双向电泳体系 | 第39-40页 |
·MALDI-QTOF鉴定差异蛋白点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不同铅胁迫浓度下向日葵幼苗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41-43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全蛋白的蛋白定量 | 第43-44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下向日葵幼苗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 第44-45页 |
·MALDI-QTOF鉴定差异蛋白点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3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向日葵幼苗蛋白质提取技术的研究 | 第51页 |
·不同浓度铅胁迫下向日葵幼苗的蛋白质结构与蛋白质表达的研究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