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一) 关于造词的研究 | 第7-9页 |
(二) “X男”“X女”“X哥”“X姐”式新词语的研究 | 第9-11页 |
三、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创新点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 计量统计的方法 | 第12页 |
(二) 描写解释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页 |
五、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男”“女”“哥”“姐”语义考察 | 第13-26页 |
第一节 “男”“女”的语义考察 | 第13-17页 |
一、“男”“女”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男”“女”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 第14-15页 |
三、“男”“女”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哥”“姐”语义的考察 | 第17-21页 |
一、“哥”“姐”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 | 第17-18页 |
二、“哥”“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 第18-19页 |
三、“哥”“姐”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男”“女”“哥”“姐”产生的造词影响 | 第21-25页 |
一、“男”“女”对“X男”“X女”式新词语的造词影响 | 第21-23页 |
二、“哥”“姐”对“X哥”“X姐”式新词语的造词影响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X男”“X女”“X哥”“X姐”式新词语中“X”研究 | 第26-41页 |
第一节 “X”音节、语法考察 | 第26-28页 |
一、“X男”“X女”式新词语中“X”的音节考察 | 第26-27页 |
二、“X男”“X女”式新词语中“X”的语法考察 | 第27页 |
三、“X哥”“X姐”式新词语中“X”的音节考察 | 第27-28页 |
四、“X哥”“X姐”式新词语中“X”的语法考察 | 第28页 |
第二节 “X”造词法研究 | 第28-36页 |
一、类推置换造词法 | 第28-30页 |
二、“X男”“X女”式新词语中“X”的造词法研究 | 第30-34页 |
三、“X哥”“X姐”式新词语中“X”的造词法研究 | 第34-36页 |
第三节 “X”对比分析 | 第36-40页 |
一、“X”音节对比 | 第36-37页 |
二、“X”词性对比 | 第37-38页 |
三、“X”造词法对比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X男”“X女”“X哥”“X姐”式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 第41-47页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因素 | 第41-43页 |
一、语言相互接触 | 第41-42页 |
二、网络媒介应用 | 第42-43页 |
三、社会文化包容 | 第43页 |
第二节 使用者心理因素 | 第43-44页 |
一、追求新异心理 | 第43-44页 |
二、表达诉求心理 | 第44页 |
三、追求娱乐心理 | 第44页 |
四、从简从众心理 | 第44页 |
第三节 语言内部因素 | 第44-46页 |
一、语言类推机制 | 第45页 |
二、语言经济原则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X男”“X女”“X哥”“X姐”式新词语的发展趋势 | 第47-53页 |
第一节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47-49页 |
一、录入词典的情况不同 | 第47-48页 |
二、各词模能产性不同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具有类词缀倾向性 | 第49-51页 |
一、意义部分虚化 | 第49-50页 |
二、构词定位性 | 第50-51页 |
三、词模能产性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