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8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一) 中华文化传承的现实需求 | 第11页 |
(二) 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需要 | 第11-12页 |
(三) 笔者自身的有利条件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 第13页 |
(二) 诚信品质的涵义 | 第13页 |
(三) 中华文化蕴含的诚信品质 | 第13-15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一) 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 | 第15页 |
(二) 关于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 关于小学生诚信品质的研究 | 第16-17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 文献法 | 第17页 |
(二) 问卷法 | 第17页 |
(三) 访谈法 | 第17页 |
六、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部分 影响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现状调查 | 第18-24页 |
一、 问卷设计与对象选择 | 第18页 |
(一) 问卷设计思路 | 第18页 |
(二) 调查对象选择 | 第18页 |
二、 访谈提纲设计说明 | 第18-19页 |
(一) 访谈提纲设计思路 | 第18页 |
(二) 访谈对象选择 | 第18-19页 |
三、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19-24页 |
(一) 中华文化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促进作用 | 第19页 |
(二) 教师介入与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关系 | 第19-20页 |
(三) 评价方式对小学生诚信品质影响 | 第20-21页 |
(四) 教材质量与教学组织形式对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效度 | 第21-23页 |
(五) 家庭对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影响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一、 家庭教育功利现象,家长教育价值取向失衡 | 第24页 |
二、 外来的思想文化,腐朽没落的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冲击严重 | 第24-25页 |
三、 学校、教师对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视不足 | 第25页 |
(一)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传统文化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 第25页 |
(二) 教育方法单一陈旧 | 第25页 |
第三部分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影响下提高小学生诚信品质的策略 | 第25-30页 |
一、 加大学校对于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 | 第25-26页 |
(一) 教师以身作则,引导示范到位 | 第25-26页 |
(二)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到位 | 第26页 |
(三) 建立有助于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管理理念 | 第26页 |
二、 健全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制度体系建设 | 第26-27页 |
(一) 建立小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 第26-27页 |
(二) 完善相关舆论监督、惩罚机制 | 第27页 |
(三) 设立小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 第27页 |
三、 提高全社会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重视 | 第27-28页 |
(一) 重视文化市场建设 | 第27-28页 |
(二) 加大监管力度 | 第28页 |
(三) 不断创新,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 第28页 |
四、 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诚信环境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附录 | 第31-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