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简述中德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 第9-13页 |
| 第一节 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1、 建国前的艺术歌曲 | 第9-10页 |
| 2、 建国后的艺术歌曲 | 第10页 |
| 第二节 德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 1、 德国艺术歌曲的起源 | 第10-11页 |
| 2、 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 第11-12页 |
| 3、 二十世纪德国艺术歌曲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黄自与理查斯特劳斯的生平及创作 | 第13-17页 |
| 第一节 黄自先生的生平与创作 | 第13-14页 |
| 1、 黄自先生简介及代表作 | 第13页 |
| 2、 对黄自先生的评价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理查斯特劳斯的生平及创作 | 第14-17页 |
| 1、 理查斯特劳斯的生平 | 第14页 |
| 2、 理查斯特劳斯的创作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分析比较《玫瑰三愿》与《塞西莉》 | 第17-23页 |
| 第一节 关于“比较” | 第17页 |
| 第二节 两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 | 第17-18页 |
| 1、 《玫瑰三愿》背景 | 第17-18页 |
| 2、 《塞西莉》背景 | 第18页 |
| 第三节 《玫瑰三愿》与《塞西莉》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 | 第18-23页 |
| 一、《玫瑰三愿》与《塞西莉亚》的音乐特征 | 第18-20页 |
| 1、 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 第18-19页 |
| 2、 艺术歌曲中伴奏的地位 | 第19-20页 |
| 二、《玫瑰三愿》与《塞西莉》的演唱处理 | 第20-23页 |
| 1、 情绪处理 | 第20页 |
| 2、 咬字发音 | 第20-21页 |
| 3、 音乐风格的把握 | 第21-23页 |
| 第四章 由分析比较《玫瑰三愿》《塞西莉》得到的演唱启示 | 第23-24页 |
| 1、 演唱艺术歌曲的学习阶段 | 第23页 |
| 2、 演唱的巩固阶段 | 第23页 |
| 3、 演唱中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 后记 | 第26-27页 |
| 附录 | 第27-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