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现状 | 第11-17页 |
1. 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2. 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四)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五)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 研究的思路 | 第18-19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二、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特点与意义 | 第20-27页 |
(一)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 | 第20-22页 |
1. 教师专业化 | 第20-21页 |
2. 教师专业发展 | 第21页 |
3. 教师自主发展 | 第21-22页 |
(二)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特点 | 第22-24页 |
1. 农村初中教师的责任感是其自主发展的动力源泉 | 第23页 |
2.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容与农村教学实际紧密相连 | 第23页 |
3.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方式具有农村特色 | 第23-24页 |
(三)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意义 | 第24-27页 |
1.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保障 | 第24-25页 |
2.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体现了当代教师的职业特点 | 第25页 |
3.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 第25-27页 |
三、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27-48页 |
(一) 调查的目的 | 第27页 |
(二) 调查的内容 | 第27-30页 |
1. 调查时间 | 第27页 |
2. 调查对象 | 第27-29页 |
3. 调查工具 | 第29页 |
4. 问卷设置 | 第29-30页 |
5.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三)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调查的结果 | 第30-43页 |
1. 教师自主发展观念 | 第30-33页 |
2. 教师自主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33-36页 |
3. 教师自主发展实践 | 第36-42页 |
4. 学生成长与教师自主发展 | 第42-43页 |
(四) 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1. 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行为不统一 | 第43-44页 |
2. 教师自主发展实践比较盲目 | 第44-45页 |
3. 教师团体自主发展比较薄弱 | 第45-46页 |
4. 教师自主发展的条件不容乐观 | 第46-48页 |
四、促进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策略 | 第48-57页 |
(一) 更新教师自主发展观念,建立教师专业自我 | 第48-50页 |
1. 更新自主发展观念,确立教师自主发展的主体地位 | 第48-49页 |
2. 建构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自我 | 第49-50页 |
(二) 在课程、教学、研究实践中获得自主发展 | 第50-53页 |
1. 整合课程资源,开发乡土教材 | 第50-51页 |
2. 在实践中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 第51-53页 |
3. 基于日常教学,开展教育研究 | 第53页 |
(三) 在合作共同体中追寻教师团体自主发展 | 第53-55页 |
1. 基于合作的教研组团队建设 | 第53-54页 |
2. 基于目标的教研组共同学习 | 第54页 |
3. 基于日常生活的教师共同成长 | 第54-55页 |
(四) 加强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外部支持 | 第55-57页 |
1. 改善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的物质条件 | 第55页 |
2. 普及农村初中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 | 第55页 |
3. 营造良好的教师自主发展氛围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一 | 第60-63页 |
附录二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